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伯夷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七、《郧溪集》卷一六、《唐宋名贤确论》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
特立之士,有大功圣人之教,桀然乔于百世之上者,后世皆得而公传焉。
司马氏作《史记》,序七十列传非公其传者欤?
而以伯夷首之。
善乎,司马氏之为史矣!
伯夷、叔齐,力于仁义,有激于当世辅圣人之教,得其深者也,为之传首,岂谬哉?
孤竹君欲以立其子叔齐,叔齐让于兄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不受,遂更相让而俱逃之
武王顺天下,号义兵以伐纣天下无贤不肖皆曰武王是为,恐恐然恐武之不胜
伯夷排天下之议,非之曰:「父死不葬,谋及干戈非孝也。
以臣伐君,非仁也」。
武王不听,遂取商。
天下既已宗周伯夷不食,乃饿死
呜呼
一国之君,民之所奉亦已尊矣,而伯夷不敢废父之命,甘于遁去,天下之让孰加焉?
武王既兴,圣贤皆为之助,亦足以树勋矣,而伯夷不敢废君之分而甘于饿死天下之仁孰加焉?
让齐之心,非为也,而为万世为国者焉;
谏君之心,非为武也,而为万世为臣者焉。
后世为国者,子夺于父,弟夺于兄,交挺白刃以争继立者,必肃慄挫缩不敢耀芒角,以其有伯夷之让然也;
后世为臣者,幸君之乱,以肆奸谋,紾君臂而欲其位者,必腼汗惊爆,不敢出气,以其有伯夷之仁然也。
仁让者,得不谓有大功圣人之教者欤?
如天之覆,健然其高也;
如日月之昭,烈然其明也。
而万百千世,愈高愈明,义风洗然照人毛发,使争子贼臣畏服之。
如是,顾其功可较也。
昔尧既公天下以让舜,而夫子首之于《书》;
吴太伯让于季历,而迁亦首之于《世家》;
春秋》之说,左氏者亦以隐公能让而首之于《春秋》。
虽然,尧,大圣也,则敢以拟议
太伯、隐公,止于一让后世称之为至德、为贤君,遂以首之于《春秋》,而况伯夷哉?
虽欲不为传首,其亦可得乎?
噫!
目之久瞀,忽开则大明
耳之久聩,忽震则大惊
伯夷不生,天下孰知让国之为美欤?
伯夷不死天下孰知伐君之为非欤?
伯夷生死之节尽之矣,浑浑之俗,其不大明而大惊也哉
夫子尝罕言仁,而于伯夷,曰:「求仁而得仁哉」!
孟子,学夫子者也,而称之曰:「伯夷圣人之清」。
又曰:「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太公望,从武王伐纣而亲为之师者也,亦曰:「义人也」!
夫子谓之仁,孟子谓之清,太公谓之义,呜呼,其为人也,果如何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