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庄周(上)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临川先生文集》卷六八、《庄子翼》附录、《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三六
世之论庄子不一,而学儒者曰:「庄子之书,务诋孔子以信其邪说,要焚其书、废其徒而后可,其曲直不足论也」。
儒者之言如此,而好庄子道者曰:「庄子之德,不以万物干其虑而能信其道者也。
非不仁义也,以为仁义小而不足行已;
非不知礼乐也,以为礼乐薄而不足天下
老子曰:『道失后德,德失后仁,仁失后义,义失后礼』。
是知庄子非不达于仁义礼乐之意也,彼以为仁义礼乐者,道之末也,故薄之云耳」。
儒者之言善也,然未尝庄子之意也;
庄子言者固知庄子之书也,然亦未尝庄子之意也。
先王之泽,至庄子之时竭矣,天下之俗,谲诈大作质朴并散,虽世之学士大夫未有知贵己贱物道者也。
于是弃绝礼义之绪,夺攘利害之际,趋利不以为辱,殒身不以为怨,渐渍陷溺以至不可救已。
庄子病之,思其说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
其心过虑以为仁义礼乐不足以正之,故同是非,齐彼我一利害,则以足乎心为得,此其所以矫天下之弊者也。
既以其说矫弊矣,又惧来世之遂实吾说而不见天地之纯、古人大体也,于是又伤其心于卒篇以自解
故其篇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由此而观之,庄子岂不圣人者哉?
又曰:「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用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用是明圣人之道其全在彼而不在此,而亦自列其书于宋钘慎到墨翟老聃之徒,俱为不该不遍一曲之士,盖欲明吾之言有为而作,非大道之全云耳
然则庄子岂非有意天下之弊而存圣人之道乎?
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皆有矫于天下者也,庄子用其心亦二圣人之徒矣。
然而庄子之言不得不邪说比者,盖其矫之过矣。
矫枉者,欲其直也,矫之过则归于枉矣。
庄子亦曰:「墨子之心则是也墨子之行则非也」。
庄子之心以求其行,则独何异墨子哉?
后之读庄子者,善其为书之心,非其为书之说,则可谓善读矣,此亦庄子所愿后世之读其书者也。
今之读者,挟庄以谩吾儒曰:「庄子之道大哉,非儒之所能及知也」。
不知求其意,而以异于儒者为贵,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