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荀卿(上)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圣宋文选》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七
杨墨之道,未尝不称也,未尝不合也。
然而孟子所以疾之若是其至者,盖其言出入于道而已矣。
荀卿之书,备仁义忠信之道,具礼刑政之纪,上祖,下法岂不美哉
然后世之名,遂配孟子,则非所宜矣。
之道,亦孟子之道也;
孟子之道,亦之道也。
荀卿能知之道,而乃孟子杂于杨朱墨翟之间,则何知彼而愚于此乎?
墨子之徒,亦誉
而非岂不至当哉?
礼乐者,之所尚也,乃欲非而弃之,然则徒能尊其空名尔,乌能知其所乎!
荀卿之尊,亦诚知所尊矣,然孟子者,之徒也,乃以杂于杨朱墨翟并非之,是岂异于誉非礼乐者耶?
昔者圣贤著书也,将以昭道德天下,而揭教化后世尔,岂可以托尊圣贤空名,而信其邪谬之说哉?
今有人于此,杀其兄弟,戮其子弟,而能尽人子之道以事其父母则是岂得不为罪人耶,荀卿之尊而非孟子,则亦近乎此矣。
告子以为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
孟子曰:「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杞柳之为杯棬,是戕其性而后可以为也。
孟子以谓人之为仁义,非戕其性而后可为,故以告子之言为祸仁义矣。
荀卿以为人之性恶,则岂非所谓仁义者哉?
孟子不在荀卿之后焉尔,使孟子其后,则辞而辟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