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郑公1055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四、《元丰类稿》卷五一、《曾文定公集》卷四、《曾子固集》卷六、《圣宋文选》卷一三、《皇朝文鉴》卷一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七、《崇古文诀》卷二七、《鸡肋编》卷中、《文章类选》卷三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六一、《古文渊鉴》卷五三、乾隆《正定府志》卷四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余观太宗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思唐所以治,太宗所以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有甚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不见,则非惟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夫。
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于此也。
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伊尹周公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至今太甲成王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
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
夫《春秋》之所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
然则焚稿者非欤?
曰:焚稿谁欤
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区区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
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
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
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
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万世者,郑公也。
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
岂非然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