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投壶新格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七、《司马公文集》卷六五、《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二、《居家必备》卷一○、《渊鉴类函》卷三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一二、《经义考》卷一四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传》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君子学道从政勤劳罢倦,必从宴息养志游神,故可久也
荡而无度,将以自败。
圣人制礼以为之节,因以合朋友之和,饰宾主之欢,且寓其教焉。
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用诸乡党,用诸邦国,其故何哉
郑康成曰:投壶,射之细也。
古者君子射以观德,为其心平体正端壹审固,然后能中故也。
投壶犹是矣。
审度于此,而取中于彼,仁道存焉;
疑畏则疏,惰慢则失,义方象焉;
左右前却过分则差,中庸著焉;
十失二,成功尽弃,诫慎明焉。
是故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
何以言之?
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不及所以为中也;
不使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
中正,道之根柢也。
圣人礼乐,修刑政,立教化,垂典谟,凡所施为不啻万端,要在纳民心中正而已
难得而制者,无若人之心也。
自非大贤守道敦固,则放荡倾移无所不至,求诸少选且不可得
是故圣人广为之术以求之,投壶与其一焉。
观夫临壶矢之际,性无粗密,莫不耸然恭谨,志存中正,虽不能久,可以习焉,岂非治心之道欤?
一矢之失,犹一行之亏也,岂非修身之道欤?
兢兢业业慎终如始岂非为国之道欤?
君子之为之也,确然不动其心,俨然不改其容,未得之而不慑,既得之而不骄。
小人为之也,俯身引臂,挟巧取奇,茍得而无愧岂非观人之道欤?
由是言之,圣人以为礼宜矣。
博弈者,以诡谲相高,以残贼相胜孔子犹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之犹贤乎已」。
投壶者,又而轻废哉!
古者壶矢之制,揖逊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馀象髣髴也。
世传投壶格图,皆以奇俊难得者为右,是亦投琼阄之类耳,非古礼本意也。
余今更定新格增损旧图,以精密者为右,偶中者为下,使夫用机徼幸者,无所措其手焉。
壶口三寸,耳径一寸,高一尺,实以小豆
壶去席二箭半。
箭十有二枚,长二尺四寸
全壶不失者为贤。
不能全,则积算先满百二十者胜,后者负。
俱满则馀算多者胜,少者负。
为图列之左方,并各释其旨意焉。
有初箭十算(首箭中者,君子作事谋始,以其能慎始,故赏之第二以下连中不绝者,皆五算。若一箭不中,次箭皆为散箭。其连中内有贯耳及骁者,其箭别计。假若有初箭仍贯耳,则二十算是也。旧图初箭一筹其次每箭加二筹,尽四箭而止,甚非劝功之道。今自二箭以下连中不绝者,皆赏之所以勉人于不解也。)/全壶无算无算者,不以耦之,算数多少皆胜之也。若两人俱全,则复计其馀算,以决胜负。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全壶实难,故君贵之。)/有终十五算(末箭中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比之有初,又加五算也。)/散箭一算/贯耳十算(耳小于口而能中之,是其用心愈精,故赏之。)/骁箭十算/(亦谓之骁,皆俊猛意也。谓投而不中箭激反跃捷而得之,复投而中者也。为其已失,而复得之不远复善补过者也。故赏之,若复投而贯耳者,其算别计。复投而不中者,废之。)败壶不问已有之算,皆负(谓十二箭皆不中,大无功也。若两人皆败,则亦计馀算以决胜负。)/横耳(谓箭横加耳上,旧五十筹。)横壶横加壶口,旧四十筹。)依常算无赏偶然而横,非投者工,何足以赏。若为后箭所击而坠地者,与不中同。)/倚竿(箭斜倚壶口中,旧十五筹。)龙首倚竿而箭首正向己者,旧十八筹。)龙尾倚竿箭羽正向己者,旧十五筹。)狼壶转旋口上而成倚竿者,旧十四筹。)带剑贯耳不至地者,旧十五筹。)倚竿(旧十五筹。)皆废其算倾斜险诐不在于善,而旧图以为奇箭,多与之算,甚无谓也。今废其算,所以罚之,然亦异于不中者,故于连中全壶得通数。若为后箭所击及自坠壶若耳中者,复计其算。坠地者,与不中同矣。)/倒(旧百二十筹。)(旧不门筹数并满。)壶中之算尽废之。
按:颠倒反覆,恶之大者奈何上赏。今尽废其算,所以逆顺之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