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不拣退军淮南劄子熙宁三年二月十一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七、《司马公文集》卷四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一、《宋史》卷一九四《兵志》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右编》卷三七
臣窃闻道涂之言,未审虚实
或云朝廷欲拣在京禁军年四十五以上微有呈切者,尽减下请给,兼其妻孥徙置淮南,以就粮食
若实有此议,臣窃以为非宜。
何则
在京禁军及其家属率皆生长京师亲姻联布,安居乐业衣食县官,为日固久。
年四十五,未为衰老,微有呈切,尚任征役一旦无罪负,减其请给,徙之淮南,是横遭降配也。
诸军之内,沙汰甚多,必恐人情惶惑大致愁怨
国家承平无事纲纪具张,此属恟恟不安,亦无能为患。
诏书一下,若万一有道流言惊动百姓朝廷欲姑务省事,复为收还,则顿失威重向去无以号令骄兵
若遂推而行之,则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意外之变,不可不防。
梁室分魏博之兵,致张彦之乱,此近事可鉴者也。
故臣朝廷更当深思熟议,未宜遽下此诏也。
夫水未至而虚为之防,水虽不至亦无所害;
谓水不足忧而不为之防,一旦水至则防无所及矣。
故君子贵于思患而豫防之也。
国家天下之财,养长兵士,本欲备御边陲
淮南用武之地,而多屯禁军,坐费衣食,是养无用之兵,寘诸无用之地也。
又,使边陲无事则已,异日小有警急主兵之臣必争求益兵京师之兵既少,必须使者四出,大加召募,广为拣选,将数倍多于今日所退之兵。
旧兵尚请衣粮未至,而新兵更添衣粮,是弃已教阅经战之兵,而收市井圳亩之人,本欲减冗兵,而冗兵更多;
本欲省大费,而大费更广。
窃恐非计之得者也。
臣愚伏愿朝廷且依旧法,每岁拣禁军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不任执役者,放充百姓听其自便,在京居止
但勿使老病尚占名籍虚费衣粮
人情既安于所习,皆无怨嗟国家又得其力用不为虚设
冗兵既去,大费自省在理甚明,于事为便。
备位近臣,兹事系国家安危不敢不言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