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延访群臣第三劄子治平元年六月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七、《司马公文集》卷二九、《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九
前者两次上言,乞诏侍从每日一员资善堂,夜则宿于崇文院,以备非时宣召
若有事故请假,则与以次互换直宿
亦曾面奉德音,云欲自以圣意宣谕政府施行此事。
自后至今,未闻施行
不避烦渎天听再三言者,盖以为国之要,在于审察人材周知下情而已
审察人材之谓明,周知下情之谓聪。
则百官称其职,聪则万机当其理。
百官称其职,万机当其理,治之极也。
不肖浑殽之谓昏,下情不上通之谓蔽。
则百隳旷,蔽则万机乖戾
百职隳旷万机乖戾,乱之至也。
极治则安,至乱则危。
聪明昏蔽者,治乱大本也。
陛下即政之初,厉精求治,而不以此事为先,欲以兴隆祖业垂裕后昆,是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故臣不得不勤勤恳恳,为陛下再三言之。
《书》称尧之德曰:「稽于众,舍己从人」。
称舜之德曰:「宾于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故能咸熙庶绩,格于上下
至今圣人者,无不二帝为首何哉
聪明故也。
秦二世赵高之谋,恐谴举不当见短大臣,而深拱禁中
汉灵帝赵忠之言,谓人君登高则百散离,而不敢台榭
北齐后主儒懦不喜朝士,非私昵未尝交语
隋炀帝沈湎淫泆常在后宫盗贼天下恶人言之,是以上下怨叛至于杀身灭国,而终不自知
后世言无道者无不四君为首何哉
昏蔽故也。
太祖太宗起于侧微天下艰难民间情伪无不备知
南面之日,延访群臣惟恐不及昼日不足,继之以夜。
下至役夫田妇无不询察,以尽其情。
用能创业垂统,力致太平
陛下帝王子孙生长富贵,朝士大夫,素未相接耕织劳苦不经耳目
当兹亲政之始,虽孜孜下问朝夕不倦,以察人情犹恐不尽
深居九重,非视朝之时不见群臣,群臣非官位职事有例上殿无由进见
颙邛渊默,以严重自居,将使幽远之民、衔冤失职何由上闻疏贱之臣怀材蕴德者何由自达哉?
国家安危之所分,将于此乎在。
是以不胜愤懑区区尽忠,重为陛下陈之。
伏望陛下为国之要,观唐虞所以兴,秦、汉、齐、隋之所以亡,继祖宗之志,以守太平之业,检会前来所奏两劄子内事节,早赐施行,实天下幸甚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