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至和三年六月十九日上。是岁仁宗违豫,不临朝者累月,国嗣未建,天下寒心。中外之臣,勇悍不屈、素以忠直自负如唐介等,皆莫言。惟范景仁时为谏官,首建此议。光闻而继之。第一状留中,第二、第三状降付中书。)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六、《司马公文集》卷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东都事略》卷八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三
窃以人臣之进言者,舍其急而议其缓,则言益繁而用益寡矣。
人君之听纳者,忽其大而谨其细,则心益劳而功益浅矣。
故明主不恶逆耳之言,以察治乱之原,忠臣不避灭身之祸,以论安危之本,是以上下交泰而事业光美也。
臣窃见陛下自首以来,圣体小有不康,天下之人,侧足而立,累气而息,恟恟忧惧,若蹈冰炭
间者虽已痊平,而民间犹有妄为讹言以相惊动者。
虽有司以严刑束之,彼口不得言,中心惶惶,何所不虑邪?
陛下胡不试思其所以然者何哉?
岂非储贰者天下之根本,根本未定,则众心不安也。
贾谊有言:「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之时,汉孝文帝春秋鼎盛,有孝景以为之太子,中外乂安,公私富溢,犹有是言,使处于今日,当云何哉!
陛下好学多闻,博览经史,试以前古之事迹之,治乱安危之几,何尝不由继嗣哉!
得其人则治,不得其人则乱;
分先定则安,不先定则危。
此明白之理,皎如日月,得失之几,间不容发,于朝廷至大至急之务,孰先于此!
而陛下晏然,不以为忧,群臣爱身,莫以为言。
此臣所以日夜痛心疾首,忘其身之疏贱,而不顾鼎镬之罪者也。
伏惟陛下哀而察之。
今夫细民之家有百金之宝,犹择亲戚可信任者,使谨守之,况天下之大乎!
三代之王以至二汉,所以能享天之禄若是其久者,岂非皆亲任九族,以为藩辅乎?
使亲者犹不可信,则疏者庸足恃乎?
臣窃惟陛下天性纯孝,振古无伦,事无大小,关于祖宗者,未尝不勤身苦体,小心翼翼以奉承之。
况所受祖宗光明盛大之基业,岂可不为之深思远虑,措之于安平坚固之地,以保万世无疆之休哉!
臣闻天子之孝,非若众庶止于养亲而已,盖将慎守前人之业而传于无穷,然后为孝也。
故经称天子之孝,曰「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诸侯之孝,曰「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卿大夫之孝,曰「守其宗庙」;
士之孝,曰「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庶人之孝,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此皆圣人之言,非臣之狂瞽也。
今陛下所以奉事祖宗,其道至矣。
若独于此未留睿意,早定大议,则向时纯孝巍巍之德,皆无益矣。
此天下所共为陛下重惜,非特愚臣而已。
臣闻礼:「大宗无子,则同宗为之后」。
为之后者,为之子也。
故为人后者事其所后,礼皆如父,所以尊尊而亲亲也。
伏惟祖宗受天明命,功德在人,本支百世,子孙千亿。
而陛下未有皇嗣,人心忧危。
伏望陛下深念祖宗之艰难,基业之闳美,神器之大宝,苍生之重望,忽听茍且之言,勿从因循之计,断自圣志,昭然勿疑,谨择宗室之中聪明刚正孝友仁慈者,使摄居储贰之位,以俟皇嗣,退居藩服。
傥圣意未欲然者,或且使之辅政,或典宿卫,或尹京邑,亦足以安天下之心。
如此则天神地祇、宗庙社稷,寔共赖陛下圣明之德,况群臣兆民,其谁不欢呼鼓舞乎?
昔鲁漆室之女,忧鲁君老、太子幼
彼匹妇也,犹知忧国家之难,盖以鲁国有难,则身必与焉故也。
况臣食陛下之禄,立陛下之朝,又得承乏典册之府,比于漆室之女,斯亦重矣。
诚不忍坐视国家至大至急之忧而隐嘿不言。
臣诚知不言责不在臣,言之适足自祸。
然而必言者,万一冀陛下采而听之,则臣于国家,譬如蝼蚁,而为陛下建万世无穷之基,救四海生民之命,臣荣多矣。
愿陛下勿以臣人微位贱,谓之狂狷而忽之。
试以臣言自为圣意,延问大臣忠于社稷者。
傥以为非,臣请伏妄言之诛;
傥以为是,愿陛下决志而速行之。
焚臣此奏,勿以示外,足以明臣非敢徼冀毫釐之幸也。
《虞书》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若失时不断,使天下之人有以议陛下之纯孝者,则臣虽欲毕命捐躯,以报陛下,亦无及已。
臣不胜区区愤懑之诚,干冒冕旒,伏地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