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人留守相公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古灵先生文集》卷八
某窃谓士志于道,而居屯否未济之时,将以求通焉,舍仁人何以哉!
在《易》之义,则有阴者求阳,闇者求明,贱者求贵,其势不得不然也。
《屯》之六四与二,皆阴柔之爻,乘马屯邅不克自济,虽寇难,久而终通,故其辞曰:「匪寇婚媾」。
「往吉,无不利」。
何则
有阳之应也。
六三,体既阴柔,又处两阴之中,众皆求阳之时,独无所合,虽欲妄进,物必不与,故其辞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君子不如舍,往吝」。
何则
无阳之应也。
故士之进退,必视其应之与否
可以舍而舍焉,不失其几;
可以而往焉,不失其明,斯可以求通矣。
若然,则某之困于屯否如是而上仁人可以援而应之者得已乎?
敢不进越,有所闻于下执事也。
某愚且蔽,于时无所通晓,惟少嗜书,闻圣人之言,修身治心不敢有懈。
既获禄仕,惟日孜孜,必欲上有以致吾君,下有以泽吾民,虽遇不遇没身而后已,此其志之所存也。
夫何数奇命贱,时不之与,一为诏书诖误摈斥不复,十有五年于兹矣。
穷处困,不见知己,窃自悲悼。
幸生兹时,主上宵旰求贤不及,士有挟一才、名一艺者,咸得备位于朝,有所设施
独身穷人无所用于天下,而犹日从士大夫之后偷禄以居,反而求其初心,则未尝发愧也。
且谓士之穷通固有命而无憾其所汲汲者,独不忍夫民之穷,将蹈水火不得一援手而救之尔。
时俗好恶随事轻重,以其不用,人亦从而废之。
呜呼,身虽可废,其道又可废乎哉
《易》曰:「有言不信」。
直以俟知者知之尔。
窃念今之仁人君子居上进贤举善非无古人存心,茍不一往而求之,遂自默默不惟自废其道,是亦不以古人心期乎今之仁人君子也。
伏惟相公盛德茂业为时元老,自柄用以来求贤拔才,以备庶位一士不遗其良,一吏不失其能,如某之穷,固己素知深念之矣。
比者朝廷亲诏外臣,令举属吏贤者三人,以备选用两府旧臣之在藩镇者,不以中外,咸得论荐于朝。
诏下之初,朝野之士延首企足,希执事采择
迨兹踰时未有与者,皆知相公为国取人,其自任天下之公,如此慎重也。
故某今日区区之心,求明向应,实以圣经之义,古人之道,有所望左右也。
相公哀其穷而收之,使复登用于朝,洗疵涤瑕,道不遂废,一旦相公再正钧轴敷求左右之人,而某虽老未衰,犹能竭犬马之愚,听命门下惟其驱策以为报答效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