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福州蔡学士书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古灵先生文集》卷八
某闻有道之士不假言辞而后通;非有道之士,言辞虽亟通,而其志愈辱而穷。长乐,小人父母之邦也。太守,长民也,治其土以保安先人之坟墓而已,又为之氓。《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假使至者绝庸常人,苟不一候其起居,通其言辞,尚为废礼,矧遇执事,礼宜如何?今反钳口默默,无一字以通左右,岂无说焉?窃念古人之相待,苟其心相通,其道相同,虽去之千百年,立言行事,和合如一。况生而同俗,学而同道,仕而同时哉?则其所相待宜愈昵也。夫道者,所以冒天下而非私于一身。先进之于人,与己同道,虽往者呼之,不与己同道,虽来者拒之,固不必言而后通,不言而后以为不同也。至于后进亦然,与己同道则合而不求,不与己同道,虽求而不合,亦不必言而后从,不言而后为不恭也。小人之待执事,持此说焉。二者又自患乎己之道未有所立,非进取之时,言之无益,兹固弗言,皆所以解执事也。方欲引退林壑,求其二三友生,终始力学,以成其志。庶又得朝夕继见,执事为之师资,可进而后进焉。今兹尚縻于官,不得即去。言念君子,忧心不遑。岁晏,伏惟起居万福,谨先奉书以闻左右,伏冀怜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