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安石劄子1070年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古灵先生文集》卷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以天下之道常存乎公议,公议废,斯道或几乎熄矣。
夫人皆有是非可否之心,盖出于理义之性,虽圣人无以异也。
方其是非可否之时,茍其心不至乎有所好恶,则其言未始不公,虽匹夫匹妇之愚,犹有可取,而况士君子者乎。
彼君民者,凡施一政,立一事,方且自谓吾思虑之甚精,议论之甚熟,闻其言而莫之省也,且以为流俗之论,亦不思之甚矣。
故天下之公议,起于好恶未发之前,而失于是非相胜之后。
君人者,不可不察乎此也。
己以为是而天下以为非,己以为非而天下以为是焉,未可也,必待天下之人皆以为非,然后舍焉,是众人舍之也。
故其取于人也,无贵贱戚疏贤愚,惟恐其谋之者不多,论之者不博。
道之所存,议之所从也。
古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厉王暴虐,使人监谤,召公用是谏之而不听,遂至流亡之患。
宣王既立,用周、召以为辅相,修文、武、成、康之遗风,而雅道复行。
故其政善者,诗人美之,若《云汉》、《崧高》之类是也。
其不善者,诗人亦或箴焉,《庭燎》是也。
或规焉,《沔水》是也。
或诲焉,《鹤鸣》是也。
或刺焉,《祈父》、《白驹》之类是也。
故天下诸侯复宗周而王室中兴焉。
夫言之于人君,其取舍兴亡如此之明效也。
伏自陛下享国以来,咨嗟求治,惟恐一言之不获,一事之未闻,亲降诏书,询求阙政,每遇便殿,延访群臣之言,至于日昃,仍命百寮转对,得以封事上闻,求之前王,未有陛下兼收广听如此之勤也。
然而兴事改作,惟圣其难。
王安石者,道德之臣,经艺明诚,足以开导人主,不当责以有司财利之事。
近置条例一司,失于过听。
事不由于宰府,谋不及于士民,耆艾不与闻,台谏不得议,所建议者,惟门生属吏而已。
天下虽有是非之论,一切不听,事行之日,中外莫不悱然非之,谓不可行。
此由责任太专,而不取人言之过也。
《易》之《蛊》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终则有始,天行也者」。
言有事而待能之时,人君欲创制申令,必先慎虑于始,又当图成其终,犹天道之行四时以成变化,奈何独以一二臣之臆见而议天下之法哉?
陛下虽欲从之,其如天下何?
昔者子产人有游乡校以论执政者。
然明请毁乡校,子产止之,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孔子闻之曰:「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韩愈为之颂曰:「诚率是道,相天下君。
旁通交畅,施及无垠」。
盖惜其不遇也,又曰:「四海所以不治,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盖伤今不复有斯人也。
伏望陛下复雅道以行宣王之政,责近臣以子产之用心,无任一人之私言,无废天下之公论,举一事必稽于众,施一政必顺于民,罢去诛求之法以安人心,牵复放斥之臣以开言路,使百工群吏咸得以职事持议箴补王阙,则可以无偏系过举之患矣。
《易》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言所同者远,无所系吝,则道光亨,可济大事矣。
伏惟陛下留神听纳,则天下之福也。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