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息兵弃地劄子元丰八年十月1085年10月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南阳集》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见先帝时大甲兵西讨夏国,始以问罪为名,既亦收其土地,遂致夏人有词,违失恭顺
夷狄之俗,以不报仇为耻
今其国力渐复,必来攻故地
若不幸复为夺去,则先帝累年劳师所得一旦失之,已为可耻
兴师拒战,则边隙自此复开,兵连祸结未有已时。
臣窃思兵之不可不息者三,地之不可不弃者五,请为陛下陈之。
伏惟皇帝春秋尚富,太皇太后深居九重,岂尝习闻军旅之事?
万一寇兵犯塞调食发兵应接不暇或恐震惊上心焦劳圣虑,此兵之不可不息一也。
灵州之役,永洛之败,关陕地方彫耗,士气未复,今若再兴大役,必有失律之卒散而为盗贼者,外虞方作,内患又起,臣恐国家之忧不在夏国,此兵之不可不息二也。
绵地千里屯兵数十万,必藉沉谋重望之臣为之筹画忠义拳勇将出战斗干事宣力之臣千里馈粮
历数见在之臣,复推近事之验,恐未易得充此任者,而又兵械捐弃之馀,帑庾有空乏之忧,此兵之不可不息三也。
先帝秉常朝廷爵命,而国母擅行囚废,故发兵问罪
国母已死,秉常复位所为恭顺有蕃臣之礼。
于此时复故地,则神宗问罪之名不为虚举,陛下赐地之意实成先志此地不可不弃一也。
朝廷自得熙河之地,岁费缗钱五六百万,后拔兰州,又费百万以上
所得愈多,所费愈广,招徕而无利,亦已明矣,此地不可不弃二也。
议者又以为兰州夏人巢穴至近,最为形胜自今相度要会可以增置城堡,弃之非便。
陛下再兴师旅收复之地,则存之可也
若无此意,劳人费财,以奉空虚之地,则是又添一熙河也。
伏见陛下清净为心,仁惠为政,窃恐此事不当更兴今日此地不可不弃三也。
辽、二国世为婚姻,且有唇齿之势,万一辽国贻书援先帝兴师之意,以梁氏死、秉常复位为其请所失之地,则先得我之正理而又夺我之机会矣。
此时朝廷弃地则是听辽国之命而恩归于彼;
不与,则彰先帝之过,失大国之信,而边患复兴矣,此地不可不弃四也。
中国所以为可贵者,为有礼义恩信也。
夷狄之可贱者,以其贪狠暴虐也。
今操可贵以临所贱,则中国尊;
与其欲以成吾所不欲,则夷狄服。
此地不可不弃五也。
臣闻古公亶父居豳,为夷狄所攻欲得地与民。
民皆怒,欲战。
古公不忍,乃去豳而居于岐山之下,邠人举国扶携老弱从公岐下
旁国闻古公行仁,亦多归之。
古公,周之先也。
其后世因其仁爱得民至于文、武,遂有天下
今乃夺人之地,又欲杀人父兄而守之,与古人异矣。
陛下试计修德行仁之效,与用兵拓地之利孰为多少
诚能于此时特降明诏,尽以向者所得之地赐还夏国,则其君长陛下恩意人民朝廷惠泽
至于邻敌中国之行仁政,吾民与兵知人主之惜民命,其欢忻之声,戴之心,将有甚焉。
伏惟陛下鉴古公之修德,亮愚臣之忠计,发自诚心,断而行之。
臣料不独夷狄感悦上天鉴德助顺,亦且福佑无疆矣。
《书》曰:「惟德动天」。
又曰:「至诚感神,矧兹有苗」。
此皆前代王行之已有成效,愿陛下勿疑。
若夫已往之费,吝难保之地,耗金帛,动兵甲,以争不可知胜负而且有后患,皆世俗常谈,岂足为陛下道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