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谏论(下)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五、《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九、《文编》卷三○、《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一五、《名世文宗》卷二四、《渊鉴类函》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七○○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纳谏,非真能谏之臣;
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
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
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
其尊,神也;
其威,雷霆也。
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
圣人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谏臣是也
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
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
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
自非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
人君安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岂有勇怯哉?
要在以势驱之耳。
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所谓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
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
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
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
无他墨刑之废耳。
三代之后,如霍光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
不谏之刑,缺然无矣。
茍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如是,欲闻谠言不获,吾不信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