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六经 其六 春秋1055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三、《苏老泉先生全集》卷六、《文章轨范》卷三、《古文关键》卷二、《文章类选》卷二、《文编》卷二七、《文章辨体汇选》卷四○四、《名世文宗》卷二四、《古文渊鉴》卷四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赏罚者,天下之公也;
是非者,一人之私也。
位之所在,则圣人以其权为天下之公,而天下以惩以劝;
道之所在,则圣人以其权为一人之私,而天下以荣以辱。
周之衰也,位不在夫子,而道在焉,夫子以其权是非天下可也
而《春秋》赏人之功,赦人之罪,去人之族,绝人之国,贬人之爵,诸侯而或书其名,大夫而或书其字,不惟其法,惟其意,不徒曰此是此非,而赏罚加焉。
则夫子固曰:我可以赏罚人矣。
赏罚人者,天子诸侯事也。
夫子天下诸侯大夫天子诸侯之事,而作《春秋》,而己则为之,其何以天下
位,公也;
道,私也。
不胜公,则道不胜位。
位之权得以赏罚,而道之权不过是非
道在我矣,而不得为有位者之事,则天下皆曰位之不可僭也如此
不然天下其谁不曰道在我?
则是道者,位之贼也。
曰:夫子岂诚赏罚之邪,徒曰赏罚之耳,庸何伤
曰:我非君也,非吏也,执涂之人而告之曰:某为善,某为恶,可也
继之曰:某为善,吾赏之
某为恶,吾诛之,则人有不笑我者乎?
夫子赏罚何以异此?
然则何足以为夫子
何足以为春秋》?
曰:夫子之作《春秋》也,非曰孔氏之书也,又非曰我作之也,赏罚之权不以自与也。
曰:此鲁之书也,鲁作之也。
有善赏之,曰鲁赏之也。
有恶而罚之,曰鲁罚之也。
何以知之?
曰:夫子系《易》谓之《系辞》,言孝谓之《孝经》,皆自名之,则夫子私之也。
而《春秋》者,鲁之所以名史而夫子托焉,则夫子公之也。
公之以鲁史之名,则赏罚之权固在鲁矣。
春秋》之赏罚自鲁而及于天下天子之权也。
鲁之赏罚出境,而以天子权与之,何也?
曰:天子之权在周,夫子不得已而以与鲁也。
武王之崩也,天子之位当在成王,而成王幼,周公以为天下不可以赏罚,故不得已而摄天子之位,以赏罚天下,以存周室
周之东迁也,天子之权当在平王,而平王昏。
故夫子亦曰:天下不可以赏罚
而鲁,周公之国也,居鲁之地者,宜如周公不得已假天子之权以赏罚天下,以尊周室故以天子权与之也。
然则假天子之权宜如何
曰:如齐桓、晋文可也
夫子欲鲁如齐桓、晋文,而不遂天子权与齐、晋者,何也?
齐桓、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
故夫与其事而不与其心。
周公心存王室,虽其子孙不能继,而夫子思周公而许其假天子之权以赏罚天下
其意曰:有周公之心,而后可以桓、文之事。
其所以不与齐、晋而与鲁也,夫子亦知鲁君之才不足以行周公之事矣,顾其心以为今之天下周公,故至此
是故天子权与子孙所以见思周公之意也。
吾观《春秋》之法,皆周公之法,而又详内而略外,此其意欲法周公所为,且先自而后治人也,明矣。
夫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田常弑其君,则沐浴而请讨。
然则天子之权,夫子固明以与鲁也。
子贡之徒不达夫子之意,续《经》而书孔丘卒。
夫子既告老矣,大夫告老而卒不书而夫子独书。
夫子作《春秋》以公天下,而岂私一孔丘哉?
呜呼夫子以为鲁国之书,而子贡之徒以为孔氏之书也欤
之史有是非而无赏罚,彼亦史臣之体宜尔也。
后之效夫子作《春秋》者,吾惑焉。
春秋》有天子之权,天下有君,则《春秋》不当作
天下无君,则天下之权吾不知其谁与?
天下之人,乌有周公之后之可与者?
之而不得其人则乱,不与人而自与则僭,不与人、不自与而无所与则散。
呜呼,后之《春秋》,乱邪?
僭邪?
散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