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几策 其一 审势1055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一、《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一、《崇古文诀》卷二一、《古文关键》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八一、《文编》卷四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九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五、《名世文宗》卷二五、《文章类选》卷二二、《经济类编》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治天下者定所上。
所上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
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
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盖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可以永久
之上忠,商之上质,周之上文,视天下所宜上而固执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不朝文而暮质,以自溃乱
圣人者出,必先一代所上
周之世,盖有周公为之制礼,而天下上文
后世贾谊者说汉文帝,亦欲先定制度,而其说不果用。
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此时
万世帝王之计,常先定所上,使其子孙可以安坐而守其旧。
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不可革易
享世长远,而民不茍简。
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间,以观国家之所上者,而愚犹有惑也。
何则
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
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
势弱矣,弱甚而不已则屈。
圣人权之,而使其甚不至于折与屈者,威与惠也。
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
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
故处弱者利用威,而处强者利用惠。
乘强之威以行惠,则惠尊;
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慄
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然而不知强弱之势者,有杀人之威而下不惧,有生人之惠而不喜
何者
威竭而惠亵故也。
故有天下者,必先审知天下之势,而后可与言用威惠
不先审知其势,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用惠者,末也。
故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与屈者,是可悼也。
譬之一人之身,将欲乳药饵石以养其必先审观其性之为阴,其性之为阳,而投之以药石
药石之阳而投之阴,药石之阴而投之阳,故阴不至于涸,而阳不至于亢。
不能审观己之为阴,与己之为阳,而以阴攻阴,以阳攻阳,则阴者固死于阴,而阳者固死于阳,不可救也。
是以养身者,先审其阴阳
而善制天下者,先审其强弱以为之谋。
昔者周有天下诸侯太盛。
当其盛时大者已有地五百里,而畿内不过千里,其势为弱。
秦有天下,散为郡县,聚为京师,守令无大权柄,伸缩进退无不在我,其势为强
然方其在上诸侯小大莫不臣伏,弱之势未见于外。
其后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攘,而其上之人卒不悟区区姑息之道,而望其能以制服强国
是谓以弱政济弱势,故周之天下卒毙于弱。
秦自孝公,其势固已骎骎日趋强大
及其子孙已并天下而亦不悟专任法制斩挞平民
是谓以强政强势,故秦之天下卒毙于强。
周拘于惠而知权,秦勇于威而不知本,二者皆不审天下之势也。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如此之势,秦之所恃以强之势也。
势强矣,然天下之病,常病于弱。
噫,有可强之势如秦,而反陷于弱者,何也?
习于惠而怯于威也,惠太甚而威不胜也。
习于惠而惠太甚者,赏数而加于无功也;
怯于威而威不胜者,刑弛而兵不振也。
由赏与刑与兵之不得其道,是以有弱之实著于外焉。
何谓弱之实?
官吏旷惰,职废不举,而败官之罚不加严也。
多赎数赦不问有罪,而典刑之禁不能行也。
冗兵骄狂负力幸赏,而维持姑息之恩不敢节也。
将帅覆军匹马不返,而败军之责不加重也。
羌胡强盛陵压中国,而邀金缯、增币帛之耻不为怒也。
若此类者,大弱之实也。
久而不治,则又将有大于此,而遂浸微浸消释然而溃,以至于不可救止者乘之矣。
然愚以为在于政,不在于势,是谓以弱政败强势
今夫一舆薪之火,众人之所惮而不敢犯者也。
举而投之河,则何热之能为
是以负强秦之势,而溺于弱周之弊,而天下不知其强焉者以此也。
虽然,政之弱,非若势弱之难治也
借如弱周之势,必变易诸侯而后可能也。
天下诸侯,固未易变易,此又非一日之故也。
若夫弱政,则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
夫齐,古之强国也,而威王又齐之贤王也。
当其即位委政不治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国之为强国也。
一旦发怒,裂万家封即墨大夫,召烹阿大夫与常誉阿大夫者,而发兵赵、魏、卫。
赵、魏、卫尽走请和,而齐国人震惧不敢饰非者,彼诚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济其弱也。
况今天子之尊,藉郡县之势,言脱于口而四方响应用威之资固已完具
且有天下者患不为,焉有欲为而不可者
诚能一留意于用威,一赏罚,一号令,一举动,无不一切出于威。
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力行果断而不牵于众人是非
不测之刑,用不测之赏,而使天下之人视之风雨雷电遽然而至,截然而下不知其所从发,而不可逃遁
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务检慎,而奸民猾吏亦常恐恐然刑法之及其身,而敛其手足不敢犯法
此之谓强政
政强矣,为之数年,而天下之势可以复强。
愚故曰: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慄
然则当今之势,求所谓万世帝王,而其大体不可革易者,其上威而已矣。
或曰当今之势,事诚无更于上威者。
孰知万世之间其政之不变,而必曰威邪?
愚应之曰:威者,君之所恃以为君也。
一旦无威,是无君也。
久而政弊,变其小节,而参之以惠,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
举而投之,过矣。
或者又曰:王者任德不任刑。
任刑,霸者之事,非所宜言。
此又非所谓知理者也。
汤、武皆王也,桓、文皆霸也。
王乘之暴,出民于炮烙斩刖之地,茍又遂多杀人、多刑人以为治,则民之心去矣。
故其治一出于礼义
彼汤则不然
桀之德固无以异,然其刑不若暴之甚也,而天下之民化其风,淫惰不事法度
《书》曰:「有众率怠弗协」。
而又诸侯昆吾氏首为乱
于是诛锄强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纷乱
故《记》曰商人「先罚而后赏」。
至于桓、文之事,则又非皆任刑也。
公用管仲之书好言刑,故桓公之治常任刑。
文公长者,其佐狐、赵、先、魏皆不说以刑法,其治亦未尝以刑为本,而号亦为霸。
而谓汤非王而文非霸也,得乎?
用刑不必霸,而用德不必王,各观其势之何所宜用而已
然则今之势,何为不可用刑
用刑何为不曰王道
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