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强兵十首 其二 强兵第二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七
或曰:「天下之事,宜何虑哉」?
曰:「以天下为一身,则诸夏腹心也。
夷狄手足也。
腹心安宁气和神王,则手足疾非吾祸也。
腹心不宁,役其气而疲其神,以专治手足手足未愈而腹心殆矣。
用兵之法,必脩诸内而后行诸外。
戎狄豺狼罔知礼义,强则犯上
弱则离散
执而诛之,用力非少,舍而弗问,时侵复轶,顾权制之何如耳。
故当今之虑,若兴屯田之利,以积谷于边,外足兵食,内免馈运,民以息肩,国以省费,既安既饱,以时训练,来则奋击,去则勿追,以逸待劳,以老其师,此策之上也。
宿兵于外,仰给于内,前不敢进,后不敢退,虽曰无功幸免于败。
千里馈粮,二十致一材木敝于车辇牛马死于牵傍。
男女困饿,室家空虚,行之数年,敌承其弊,此策之中也。
若帅师深入赢粮而随,少人攻战不足,多人则馈饟不继
道险而有伏,势孤而亡援,与无知之俗,争一旦之命,万一蹉跌,祸在不测,此策之下也」。
「今将出上策,则何如」?
曰:「屯田之利,建议者多矣,而执事未之从者,其以地少可耕之田乎?
无可耕之之乎?
今之郡国,民既庶矣,诚少旷土可以耕也;
今之禁卫,卒素骄矣,诚无勤者可以耕也」。
然而可耕之田安取之哉」?
曰:「边郡之民,有困者矣,有不安其居者矣,茍募其徙内地,授以生业,使之安堵,乃以其故田宅,隶于屯官则不患无田矣」。
然而可耕之人安取之哉」?
曰:「边郡之兵,自禁之外别置屯军
天下厢之冗役者,法之流移者,民之愿从者,合而籍之,以隶于屯官则不无人矣。
田既入,人既聚,然后辨其夫亩,列之庐舍,授之耒耜,教之稼穑,明立劝课,时加督察,勤则有赏,惰则有刑,然而农功集矣。
既又为之什伍,立其长帅,赋以兵器与其甲胄,乘其闲暇,习之战斗,是谓因内政以寄军令也,然而武事兴矣。
食既足,兵既练,禁旅未动而屯军固已锐矣。
红腐之积,济虎貔之师,利则进战否则坚守,国不知耗,民不知劳,而边将高枕矣。
彼其不忠不孝愚弄其民于矢石间,而我以馀力驭之,亡有日矣」。
或曰:「屯田固便矣,徙民内地不亦扰乎!
抑其授以生业,于国用何如哉」?
曰:「民得兵寇,轻赋役,而就善地若水之于下,鱼之于渊也。
今募其徙,是顺民之政也。
汉武帝徙关贫人陇西、北地、西河上郡,凡七十馀万口后加猾吏关内当是之时,弗闻其扰也。
且以辇运之费,为徙民生业不亦多乎?
辇运连年不息民业一与之而已矣
暂劳永逸,其此之谓乎」?
然则民乐内徙,而边郡虚,如之何」?
曰:向者民多而兵少,故斗者寡而惊者众。
如使民少而兵多,则斗者众而民有赖矣。
以兵易民,何虚之有哉!
在汉赵充国,在唐娄师德,皆以屯田利尽西土威震羌胡,兹荐绅先生之所常言也,惟熟图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