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太平五十一篇 其十一 国用第四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直讲李先生文集》卷六
井田之善者,皆以均则无贫,各自足也。
此知其一,未知其二。
必也,人无遗力,地无遗利,一手一足无不耕,一步一亩无不稼,谷出多而民用富,民用富而邦财丰者乎!
大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
不易之地,家百亩
一易之地,家二百亩;
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
一易之地,休一岁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
再易之地,休二岁复种故家三百亩。
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
上地,夫一廛百亩,莱五十亩,馀夫亦如之;
中地,夫一廛百亩,莱百亩,馀夫亦如之;
下地,夫一廛百亩,莱二百亩,馀夫亦如之」。
莱,谓休不耕者。
户计一夫一妇赋之田,其一户有数口者,馀夫亦受此田也。
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近郊之地;
官田牛田赏田牧田远郊之地」。
宅田致仕者之家所受田也。
士田,仕者亦受田
贾田,在市贾人其家所受田也。
官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也。
牛田牧田畜牧者之家所受田也。
若馀夫、致仕者、仕者、贾人庶人在官者、畜牧者之家,皆受田,则是无不耕。
无不耕,则力岂有遗哉?
一易再易,莱皆颁之,则是无不稼;
无不稼,则利岂有遗哉!
阡陌制行兼并之祸起,贫者欲耕而或无地,富者有地而或乏人野夫有作惰游,况邑居乎?
沃壤犹为芜秽,况瘠土乎?
饥馑所以不支贡赋所以日削
孟子曰「仁政自经界始」,师丹言「宜略为限」,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