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定州重修北岳庙皇祐元年十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安阳集》卷二一、隆庆《赵州志》卷九、《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二、康熙《曲阳县新志》卷一○、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金石萃编》卷一三四、恒山志、嘉庆《真定府志》卷一四、道光《直隶定州志》卷二一、光绪《重修曲阳县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天下之岳五,独北之常方,人目为大茂山,而岳名不著
岳有祠,不知废于何代。
今庙于曲阳县西附城,距岳百馀里。
考有唐以来记刻,皆不载废迁之由,故非质于图志,人或不知岳之所在焉。
于礼,祀莫大天地,而五岳次之
古者天子坛以祀四望若时巡至其所,既柴,然后秩而望祀之。
庙而祭焉,非古也其后世之文乎!
然则之者,诚有意焉耳
崭然而石,坳然而谷,泉焉而百派别,林焉而万干擢,岳之形也。
倏霁忽冥,伏珍见祥,喜焉而风雨时,怒焉而雷雹发,岳之神也。
人狎其形而易之也,薪于是,畋于是,安知其所以为神哉?
君人者患民之不知也,于是庙而像之,以警民之耳目,致其严奉之心,使违祸而趋福,虽文非古,其于教也固益明矣。
若其视察之品,则三代以降,皆以公,有唐以王。
我朝抚有天下驯致太平
真宗皇帝绍祖宗之隆,以建皇极,封泰山,祀后土旷绝之礼,无所不讲。
由是五岳之,复以「安天元圣」之号,表于我神。
世人未详也,又制《奉神述》以明之。
爱民之意深,则报神之礼重
斯诚也,虽万世可知矣。
故庙宫之制,崇饬宏大,惟礼之称,著于定令以时缮修
历年既长,吏职废怠,日风月雨,以圮以漏,功大费广,人焉不葺。
岁立天子之所署祀册,就遣守臣,以祗祀事
至则罗其笾豆洗酌之具,与执事升降颓垣坏庑之间,退而安然,罔以为恤,慢神渎礼,莫斯为甚
庆历八年夏六月,某获领州事,得居岳镇之下,知庙之未完也,由市材弗给,役徒弗充,而民罹水灾,岁以大歉,凡厥用度,弗敢为扰。
会有诏毁乡民之擅为祠者,得取其材以济之。
益兵暨工,责成于邑吏,而旷时不集
通判军州事、屯田员外郎游君开,谨于其事,愿尽力焉。
率其县主簿李奕,留庙所百馀日,悦使其众,而已弗懈
于是弊陋朽挠之迹,焕然一新
又于其庭起士荐献之宇,俾勿亵于神,而神益以尊。
彩绘涂塈,罔不精极,宜神之喜,肸蚃来宅。
皇祐元年冬十月某日,以讫功来告,僚属请以鄙文志于庙石,而弗克让
夫吏之为政也,有善恶焉;
神之为鉴也,有祸福焉。
善焉而以福,恶焉而以祸,神理宜也
反是焉,则非人所知矣。
守臣当谨天子之命,而治神之居,洁神之祀,修己以爱其民,人唯神之所以祸福而已
谨记
按:《重修曲阳县志》载此碑原题《大宋重修北岳庙记》,题后署:「推诚保德功臣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行给事中、充定州路都部署安抚使、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制置营田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韩琦撰并书。」末行上题「朝奉郎太常博士通判定州军州制置营田管内劝农事上骑都尉借绯贻范篆额」,下大书「皇祐二年正月十九日立」,末角署「常山郭庆□谏刻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