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宝元元年二月1038年2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一、《韩魏公集》卷一四、《韩魏王家传》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二七、《续资治通鉴》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有虞至聪也,成汤至明也,其命相则犹咨于岳,选于众,不敢以独鉴自决于上,必佥而举之,始正其位,故得百工信其治,而不仁者远于朝。
未有以为非才,上独谓可任,付以大柄,信其操执,而望万化可成,而众功尽美者也。
臣职在谏诤,志无回隐,自去秋迄今累上封奏指言陛下丞弼之任未得其人,盖以宰臣王随登庸以来众望不协差除任性,偏躁伤体。
庙堂之上,不闻长才远略,仰益盛化
徒有延纳僧道信奉巫祝之癖,贻诮中外
而自宿疹之作,几涉周星安卧私家,备札求退
方天地有大灾变陛下责躬访道之际,不思抗章引避,而不朝君父扶疾中书视事引擢亲旧怡然自居
物议沸腾,则简其拜礼勉强入见
面求假告都无省愧之心;
固宠慢上,寡识不恭之咎,自古无有
今闻所患再加,不能复诣中书养疾陛下优遇之礼既已备矣彼人贪禄窃位之计亦已穷矣。
其次陈尧佐述古监左藏库,官不成资,未经三司保奏,而引界满酬奖之条,擢任三门白波发运使
程琳三司使日,曾定夺监左藏库守则界满出剩,而帐历凭由不能依限结绝尚犹不应酬奖条敕,保明之官,已重置其罪。
以此较之,则述古之授,是为欺罔圣明
参知政事韩亿,初乞男综为群牧判官以降成命,却令男综不以资叙回让兄纲。
朝廷要职从便退换,如己家之物,紊乱纲纪,举朝非笑
二事陛下忽视而小之,因循不问,彼则曰「我营私若是而上不之责也;
言事者疏我之罪,而上不之听矣」,则必愈威福公然不善,更无畏忌矣。
石中立本以艺文进居近署兼领常局事,尚不能少有建明,但滑稽谈笑之誉,为人所称。
处于翰墨之司,固当其职;
参决大政,则诚非所长。
又况仍岁以来灾异间作众星流陨躔次不顺河东地震,压覆至多,虽历代所书谴告之事,未有如斯大也
而又积雪春首霆震寒燠之序,未甚均协。
天戒之自,则燮理之任正当其责。
在上独使陛下引咎敷诏,询求谠言继日临朝孜孜正道
在外降敕天下,偏责刺举牧长之吏,各修其职。
政府之臣,则以为不在己,泰然自处之右。
臣僚欲广陛下之德,乞颁前诏天下,而罢立其限,则皆抑而不从,盖臣事专而君道弱之明应也。
陛下辅臣如此不惟使四方观望,浸成弛慢之风;
必恐外夷闻之,亦有轻视中国之意。
如望天责可消,而福应自来,则又不可得也。
陛下以为退免大臣,其事至重,非下臣所宜轻议,孰若祖宗八十年太平之业,坐付庸臣,恣其隳坏乎?
今下闾里之人,犹能扬言而非之,投书而谤之,又况陛下置臣于言责之地,可知而不言哉?
是以不避斧锧,屡有论奏,乞从罢黜以慰具瞻之望,于己非私也,于柄臣非有嫌隙也,所切者以陛下之资,而为在位壅蔽,一思开发睿明,以济亨运非他意也。
然虑陛下以臣过有诋讦,疑在离间是故久而不行
伏望出臣之疏,明示中书,委御史台朝堂百官会议,正其是非
以为臣言不谬,则乞陛下公而行之。
以为辅弼前件行事朝政无损国家无害只是发于狂妄,则诛戮贬窜之罪,臣无所逃。
矧遇陛下勤政答天,申明赏罚,特望判其邪正,以塞群议幸甚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