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勾当三班院纠察在京刑狱判尚书礼部上骑都尉永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公行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
嵇氏之先,出鲁奚斯后徙会稽,在汉为稽氏,后复徙嵇山,遂为嵇氏;
后又徙睢阳,盖谯之别也。
公讳颖,字公实
父适,师事正素戚先生,通经术,有文,擢进士第,行敦厚,不求合于时仕止庐州录事参军,赠尚书工部郎中
初,任荆南石首簿,民有父子重辟本情轻,被府檄专按其狱,矜而出免其子。
父已抵法假人而言:「簿君,仁人也,且生令子后世必昌」。
明年生公
敏悟夙成天资谨厚,早失所怙,力学自立未冠,举进士,常冠乡赋
修身慎行,动必以礼,安贫守道事亲至孝乡人皆贵而爱之
王文正公张文节公相继居守礼待甚至二公谓其子弟:「吾待此君所以若曹此君可以为人师表者也」。
睢阳庠序率先天下四方之士集焉,公以乡行诸生领袖,士自远至必先刺谒公,蒙一顾许与者,犹公卿之重。
是时公名望甚盛,今资政殿学士范公、富公并讲习在学,愿与公游。
天圣五年登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蔡州团练判官
初,文正文节知公,后同执政,每相谓言:「嵇君方雅之士,不茍进,吾二人必为成之」。
至是沂公罢相,镇青社辟公镇海军书记
公移大名,随府为天雄军节度推官
沂公特荐于朝,召赴阙,改太子中允
未及除授,丁太夫人忧。
服除,又用沂公荐景祐三年召试禁林,充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
疑谳请对崇政殿敷奏称旨特赐五品服。
外补通判应天府,迁太常丞
代还同知太常礼院判吏部南曹
太常博士,充开封府推官,改三司度支判官,移判都磨勘司,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公在睢阳典学举子尧封从公学文,公以其俊整,颇为延誉
尧封依公以立,所著文业多纳公所
尧封女入掖庭修媛,有盛宠,其弟化基尝造公,自陈世旧,求父平生素业,且请编次为序以献,盖中旨也。
公不答,亦不献。
久之同修起居注判尚书礼部纠察在京刑狱
明年召试中书,除知制诰,赐三品服,勾当三班院
俄迁尚书兵部员外郎
皇祐二年八月,召入翰林学士手疏固辞,诏答不允
先是,公以疾久在告,命下未拜,诏閤门诰敕就第赐焉。
九月十五日捐馆享年五十有五。
上方斋祠总章,举希阔之礼,公不得陪侍盛仪,命也夫
讣闻天子悯悼加恩,命有司翰林中谢对赐明堂庆赉,悉畀其家,别加赙恤,录其二子京秩哀荣之典,咸用优等
公性淳至,有雅量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贫贱
姿表秀伟神韵夷粹标致高远不矜而庄。
好修威仪重然诺
每与所亲君子所以为贵: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辞气,斯远鄙倍矣。
故士不可以弘毅,以其任重而道远。
先儒有言君子不失色于人,故其严可惮
不失口于人,故其言可信
如是而后可与立,可以大节而不夺。
盖公之志如此,而从事于斯,实终其身。
其在乡党恂恂如也,见长者必变。
其与人交,久而弥恭,朋友切磋,其言似不足者。
其在居室未尝徙倚踞肆进止皆有常处不大愠色
平生未尝与人相忤,有所怨恶,亦可谓君子人欤!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也,非尔所及也」。
若公者,庶几及焉者耶!
初游场屋,与故龙图阁直学士郭稹仲微相善天禧中开封府首荐,人或扬其私曰:「王母丧恤未究」。
投牒春官保證之,以是被累罢累举,曾不介怀
庠序,与王洙源叔、窦充公持为益友三人更相箴儆闻义而徙,偕成德业乡论称之。
夫以文正方重文节刚严本朝高贤名相其所以待公如此天下知公之道有足致焉者尔。
文节早薨,故终始为沂公推引
及居朝廷,登馆阁,历两禁文章温厚议论明审行安节和官修而事举,诚一时高选也。
母丧,常蔬食,诵佛书,因洞其宗旨,视去荣利脱屣
寝疾逾月,召姻朋谂之曰:「生灭人之常,吾善滕子京九华圹中,实以土,非惟诸患,顾速反其本」。
遗令九华襄事
子京,故天章阁待制宗谅也。
公娶滕氏,给事中涉之女,事姑以孝闻,端淑贤妇之风。
继室王氏,兵部员外郎球之女,封扶风县君
三子景章太常寺太祝
景华,将作监主簿
立本秘书省正字
某,嵇出也,少学外氏
至江外,告以葬期,念其孤也,幼未能纪述其先人行事,哭而略著其尝所亲炙之嘉言善行,致于紫微赵君叔平侍讲王君源叔二君舅氏执友,以请幽堂之铭。
在朝风迹可录,而某未之闻者,二君必能详著之矣。
谨状
按:《乐全集》卷四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