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代建国论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乐全集》卷一七
天子建天下之大号,所以表万国;
诸侯立一国之名,所以长百姓。
故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器,与民更始,兹为大制。
说者以为颛顼而上,象德以立君号;
高辛而下,因地以为国名。
至于三代,则天下之称章章矣。
惟五帝之道大公天下而无私,生之号不浮于实,死之谥不溢其美,百姓日用,无得而称焉。
三王之国,世继如家,不为之名,子孙何述
或曰:夏、商、周者,因故封邑者耶?
既受命而为之名也?
曰:禹之兴也,无民无地而享天禄,则是夏之名非素有也。
自契至汤,其国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师趋鸣条,桀奔南巢,遂顺天人,缵禹旧服,则是商之名非初封也。
稷初封邰,公刘居邠,太王徙岐,文王基命为西伯,言其所都,犹曰镐,《牧誓》犹曰:「逖矣,西土之人」!
武王,诞成厥勋,爰集大统,以抚方夏,作《武成》之篇,始曰「祀于周庙」,曰「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曰「惟有道曾孙周王」。
则是周之名,盖克商后建之尔。
是知此三代之号者,皆取光显之名,以著久大之业,以建大统,以垂无穷者尔。
夏之言大也,莫与为大也;
商之言中也,用中于民也;
周之言备也,盛德大备也。
项羽之裂天下而封诸侯也,高祖得汉,失职西去,心怀恨望,而良、平等曰:,美名也,人之言曰天汉。
高祖既即大位,竟以名国。
乃自魏晋以来,创业之主咸因受命之地,而为建国之称,袭以为常,无或更易。
夫王者以天下为体,国君以国为体,世其位,子其民,君之善恶也不常,而国之体也不可改。
饰身之美,私也;
美国之名,公也。
愚故曰: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器,贻谋之大者也。
观先代诸儒多执三代之名,皆以为因故封而不易,且以为先君封国之名不可变,以疑后世者,故论以明之。
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