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逍遥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镡津文集》卷八
天地均乎功,万物均乎生,日月均乎明,四时均乎行。
生生之道同然,而所以为生奚一?
谓功不殊,谓生不异,谓明不两,谓行不各,使皆任其自然而然者,人其适于虎狼蛟龙也。
虎狼蛟龙𢤱悷矫轧乎性,又奚全于天淳乎?
故曰:道亦自然非道自然
道亦自得非道自得
昔夫黄帝也,高辛也,唐尧也,虞舜也,夏禹也,西伯也,后稷也,孔子也,曾参也,子路也,伯夷也,展禽也,桀纣也,幽厉也,恶来也,盗蹠也,是此者不亦生乎?
所以为生曷尝齐邪?
食息与人同,而动静与人别,若所谓者,繄何以明之?
黄帝为生也,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而天下,往而登乎云天
高辛为生也,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既执厥中,而遍天下
帝尧为生也,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平章百姓协和万国
帝舜为生也,父顽母嚚,顺适不失子道,二十而孝闻,终践帝位而明德天下
夏禹为生也,其德不违,其仁可亲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以治鸿水,故功至天下
西伯为生也,笃仁敬老,慈少礼下,革苛虐之政,断虞芮之讼,禀天明命,乃君万国
帝之为生也,相地之宜,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焉。
为生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乐由之成,仁义由之明。
参之为生也,孝道昭
由之为生也,至义明
伯夷为生也,激大廉
柳下惠为生也,怀至和
桀之为生也,务之凶德残伤百姓,特身不保,遂放而死。
为生也,拒乎谏,饰乎非,好酒淫乐,嬖于妇人,而殚残无辜至于身厄大死,为极大丑。
幽、厉为生也,接慝桀、纣
恶来为生也,间乱君臣
盗蹠为生也,眦睚肆贼。
夫道亦自然者,黄帝尧舜之谓也;
非道亦自然者,桀纣幽厉之谓也。
道亦自得者,由、夷、惠之谓也;
非道亦自得者,恶来盗蹠之谓也。
刀与剑同铁,以谓自然乎,剑自得乎利,水所以截蛟犀,陆所以虎兕,纵而试之,恢恢乎,是安知金之性也耗于是哉?
是故圣人任乎自然之道,不任自然之生;
得乎自然之正,不得自然之邪。
故静与天地合,动与禽兽别,喜怒不得攻,贪残不得容,离诸有而立于妙,故君不可不知道
也者大妙之谓也,至寂也而通乎群动至无也而含乎万有
舂容在声,而聪者不可以尽其音;
炜晔在色,而明者不可以究其景。
谓之不可得终天地而未丧;
谓之可得,弥天地而未有
有于无,无无于有,有无偕遗而返乎不可状
故曰,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乎!
所以能挈天地,运乎日月
天地日月虽为巨焉,曷尝不为道之用乎!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之谓也。
有人于此,弗原乎道,被发狂行,谓我自天倪纷于内,视听驰于外。
物将樊笼其性也,又奚得适乎生?
夫人二大,性大也,情大也
性大故能神万物之生,情大故能蔽圣人之心。
金与木相摩则然,木不胜固焚矣;
情与性相制则乱,性不胜固灭矣。
孰知夫性全也,舆人不为圣乎?
情全也,圣不为舆人乎?
或曰:「明堂辟雍高门峻板,长者之所慕趋,而鸟过之疾飞,兽过之急驰小人过之追风而去。
然则鸟兽生乎林薄小人成乎阘茸,其分定,而其性不可移。
此三者相与而去,不其然乎?
于此乃曰性全也,舆人可为圣,情全也,圣可为舆人,是世所未有也」。
逍遥曰:不待黄帝而论大智者大匠屈于雕虫之子
不须彭祖而言大年者,大椿屈于舜英之草,必矣。
夫测孟津安可以锥,视云天安可以管,观大道者安可形骸
神照而心不滞者,可与言道也。
干越、夷溪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昔者太甲肆暴不道汤法,而伊尹教之三年,则迁善修德,卒朝诸侯
周宣王厉王之子,而周公、召公辅修政,故能振成康遗风
齐桓公淫乐非礼,由管仲隰朋也,故能一正天下作长五伯
竖刁易牙也,故父子疑忌,其国大乱
子路,彼之勇人也,化于仲尼,故能以义扬名
夔之典乐也,击石抚石而百兽率舞
狙公之赋芧也,朝三暮四众狙怒。
瓠巴鼓瑟游鱼出听,伯牙琴而六马仰秣
太甲、齐桓,游方之内者也,目视耳聆未必出乎事物之表,心情相战,营营不间,一旦为人所化,礼义胜之,犹能舍不肖庶几乎贤者若是焉。
禽兽也,由人情动,以欲逐物,犹能感乐而顺养
此九者岂异生而别造化乎?
何则
始此而终彼,兽居而人随,况大通乎?
大全乎?
漠然唯神,死生不化者也,又奚人而不为圣乎?
荀卿曰:「神莫大化道,福莫大无祸」。
但适异国者必知途,适万里者必积行
往而不知胡越之路,则没身不觌异国
去而不动跬步之举,则终生不离国门
故君子患不知理,不患其名之不美
患不行道不患其心之不神
尝试论曰:圣愚者,桀者,其气有殊,而其性常一
性非气而不有,气非性而不生。
故气也者待乎性,性也者假乎气,气与性未尝相违
古者既得其母,已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故夫阴阳之交,是生五行
性乘乎阴阳,而遇其交也,故为圣人,为贤人,为仁人,为义人,为小人,为愚人
犹《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秀气也」。
圣人者,得全阴阳也;
贤人者,得乎阴阳之微、五行之先也;
仁人义人者,得乎五行之一也;
小人愚人者,得乎五行之微也;
禽兽又得乎微乎微者也。
夫性之与气,犹火之于薪焉。
火之性,其辉一也,洎焚于草木,则其明未尝同矣。
是故古之得道者不以心役气,不以气扰心。
心之不动也,则人正性命
老聃曰:「归根复命」。
复命妙观乎色,而循至乎非空。
非空也者常无有也;
唯色也者,有非常也。
知色虽妄,而空未始为空,惑者皆为色而格于空也。
而色也者不亦为可资乎?
万物纷异,而此何不同然
虽知未及圣,而所以为圣又奚缺如
谓之唯色,万物大域
谓之非空,万物太宗
所以三乘观心空而入道
若然者,历大乱不渎,履至危而不岌。
不为自化,不操而自正。
天地有殒,而此未始患其有终
日月有息,而此未始患其有穷
此或真道逍遥游者之所趣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