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非韩下 其四 非韩第十七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
韩子《与孟简尚书书》曰:「来示云,有人传愈近少奉释氏者,传者之妄也。
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
要自以为难得,因与往来。
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
及来袁州,留衣与之别,乃人之情,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
噫,韩子虽强为之言,务欲自掩,岂觉其言愈多而其迹愈见?
韩子大颠实能外形骸而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也者,韩子虽谓人情且尔,亦何免己信其法也矣。
夫佛教至论乎福田利益者,正以顺理为福,得性如法,不为外物所惑为最利益也。
韩子大颠游,其预谈理论性,已厕其福田利益矣。
韩子何不思以为感,乃复云云。
吾少时读大颠禅师书,见其谓韩子尝问大颠曰:「云何为道」?
大颠即默然,良久,韩子未及谕旨。
其弟子三平者遂击其床,大颠顾谓三平何为,三平曰:「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韩子即曰:「愈虽问道于师,乃在此上人处得入」。
遂拜之。
以斯验韩子所谓以理自胜者是也。
韩子虽巧说多端,欲护其儒名,亦何以逃识者之所见笑耶?
大凡事不知即已,不信即休,乌有知其道之如此,信其徒之如是,而反排其师,忍毁其法?
君子处心岂当然乎?
大颠者,佛之弟子也;
佛者,大颠之师也。
夫弟子之道,固从其师之所得也。
韩子善其弟子之道,而必斥其师,犹重人子孙之义方,而轻其祖祢,孰谓韩子知礼乎?
又曰:「积善积恶,殃庆各自以其类至。
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韩子未之思也。
夫圣人之道,善而已矣;
先王之法,治而已矣。
佛以五戒劝世,岂欲其乱耶?
佛以十善导人,岂欲其恶乎?
《书》曰:「为善不同,同归于治」。
是岂不然哉?
若其教人解情妄,捐身世,修洁乎神明,此乃吾佛大圣人之大观,治其大患,以神道设教者也。
其为善抑又至矣深矣,广大悉备矣,不可以世道辄较也。
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义也者理也,谓君子理当即与,不专此,不蔑彼。
韩子徒见佛教之迹,不睹乎佛教圣人之所以为教之理,宜其茍排佛老也。
文中子曰:「观极谠议,知佛教可以一矣」。
此固韩子之不知也。
又曰:「且彼佛者果何人哉?
其行事类君子耶
小人
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
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
云云。
此乃韩子疑之之甚也。
既未决其类君子小人,乌可辄便毁佛
其闾巷凡庸之人最为无识,欲相诟辱也,犹知先探彼所短果可骂者,乃始骂而扬之。
韩子疑佛,未辨其类君子之长、小人之短,便酷诋之,不亦暴而妄乎哉!
几不若彼闾巷之人为意之审也。
谓佛为大圣人犹不足以尽佛,况君子小人
虽古今愚鄙之人,皆知佛可类夫君子小人,而韩子独以君子小人类佛,又况疑之而自不决乎?
诚可笑也!
又曰:「天地神祇,昭布森列,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
夫天地神祇诚不可诬,固如韩子之言,但其欲赖天地神祇,不令鬼作威福,此又韩子识理不至也。
茍自知其所知诣理,理当斥,斥之,理不当斥,则不斥。
知明则不待外助,理当则天地自顺,吾辈于事是非抑扬,特资此矣,不类韩子外引神祇以为咒矢而赖之也。
《易》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韩子之徒何尝彷佛见乎圣人之心
刘煦《唐书》谓韩辈抵排佛老,于道未弘,诚不私也,史臣之是非不谬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