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非韩中 其九 非韩第十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
韩子既谪潮州,乃奏书天子,因讽其天子封禅,谓己文章可以振锡功德,编乎《诗》、《书》而不让古人
窃笑韩子所发轻率,而事不稽古
封禅国家大典帝王盛事臣子平时不可使人主遽为,况乎在其斥逐龃龉,而辄言之,韩子岂善自宜之耶?
陆贽宰相忠州十年杜门绝人事,不复私书
不唯能慎,盖亦知其自不当预朝廷之事也,陆公可谓识大体矣。
若夫封禅者,二帝三王之事也。
其始于秦之始皇,而甚乎汉之孝武
事势雄侈赀费盖百巨万礼度与古所谓上帝望山川岂等耶?
当时儒者虽引《舜典》「至于岱宗,柴,望秩山川」之义以傅会其说,似是而非,殊不得实
复援管夷吾齐桓公封禅之言,是亦非出二帝三王之书也。
汉书》称倪宽议封禅曰「然其荐享之义不著于经」,诚然也。
太史公虽以之为书,盖避其当时依违不敢灼然是非,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封禅焉,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至于班固议论郊祀,至封禅,或可或否,亦不灼然是之非之,但推谷永之奏为正。
后世宜有卓识贤者毅然二帝三王制度折中夫秦汉旧事以资后世为封禅者可也
吾尝慨先儒扬子云之徒,徒善著书是非今古万世,而卒不及此
文中子虽稍辩之,欲警隋之封禅者,而其说甚略。
于穆后世,如有功德不充符瑞未至,辄以其法而茍为之者,其何以质之耶?
自负,谓能专二帝三王之道,而善斥百家古今谬妄安得一朝稍黜,乃自衰谬,反以秦皇汉武雄侈夸诞者以事其君乎?
韩子其所守如何哉
就令其君稍有功德,可封禅也,犹宜斟酌比较太宗之时,而然后举之。
唐之文皇帝平数百年之积乱,独振王道,其功德崇盛,宜比乎文、武,虽汉之文、景,尚恐其不足其所有。
如此太宗不敢封禅,故曰:「本心但使天下太平,虽缺封禅,亦可比德
百姓不足,虽修封禅亦何
秦始皇登封岱宗奢侈自矜
汉文竟不登封躬行俭约
今皆谓始皇暴虐之主,而汉文为有德之君,由此而言,无假封禅」。
唐太宗可谓圣贤有道之君者也。
章武之时,其治道功德符瑞,其胜于太宗乎?
不直不胜,亦恐不及贞观风远矣,而韩子乃欲其封禅何其不思之甚也!
然则秦汉之封禅者,岂专告其成功天地耶?
乃慕神仙、求长生永寿而为之者也。
是故其书曰:「封禅不死黄帝是也」。
又曰:「上封则能仙登天矣」。
元和之末天子方惑神仙长生之说,引方士柳泌服饵金丹,而为患殊甚
况又推秦皇汉武,欲其重之,韩子举事其见几乎
岂其斥逐穷窘,欲媚人主以自茍解免欤?
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其外
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斯谓所向不失其理,皆可安之,而无以宠辱祸福乱其志也,明夫君子能以中庸而异于小人也。
孙叔敖相楚,三进三黜无喜愠之色;
白居易浔阳不以迁谪介其意。
二子如此,盖亦以中庸自处也。
韩子勇于言事,方降为郡吏,乃举动躁妄矜夸嗟咨不能少安不及孙子白乐天也远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