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韩中 其一 非韩第二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
始视韩子《原道》,止以仁义为道德,谓韩子如此,当绝不识儒之道德也。其后见彼《颜子不贰过论》,曰:「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又引《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又曰:「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而不暴之于外。考之于圣之道,差为过耳」。夫《中庸》诚明者,真圣贤道德仁义百行之根原也。如此,韩子固亦知有《中庸》诚明之道德,《原道》何故弃之而不言也?谓人不足与知此道耶?谓人固不可忽欤?或将匿善而不尽言耶?君子固不可匿善也,是必韩子徒见其诚明中庸之语,而心未通其理乎。然理最为几微精审而不易至也。七十二子之徒,孔子于此独与颜渊,乃曰:「其殆庶几乎」!而颜子至之,故其言鲜过。今韩子推本乎圣人之道德仁义与人,何尚其文字前无后有、自相反乱?是可谓至其至乎?心不达诚明中庸至理,虽益著书,可传以为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