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原二 其七 存心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
教人者,正其所存,能教也;
存心者,省其所感,能存也。
存心乎善,则善类应之;
存心乎恶,则恶类应之。
心其非定象也,在其所存者也;
应之非定名也,在其所感者也。
其所苟存而应之岂不速乎,而感应之数未始跌也。
吾尝验之其人,闻其为心始善,而人鲜不爱之也;
闻其为心始恶,而人鲜不恶之也。
喜怒未出其己,而彼之爱恶已来
存心者,必慎其所以感之者也;
辨人者,必观其所以应之者也。
是以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故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有人于此,曰人莫之知。
恶心而欺人,迨恶积而祸至,孰曰心不可知乎?
有人于此,曰心不可欺。
善心待人,迨善积而福至,孰曰人可欺乎?
故曰祸福与善恶相交也。
呜呼,人无全久矣哉!
其所心,而不信其所感也。
天地至远而诚感之通,性理至神而物感之灭。
不家劝而天下厚,厚之感也;
不人诱而天下伪,伪感之也。
感应之谓,其可忽乎!
休徵者,所以应其善政之所感也;
咎徵者,所以应其恶政之所感也。
五福者,善人所存吉之验也;
六极者,恶人所存凶之验也。
天人相与未尝睽也。
吁,岂天为之,人实召之!
夫政者,示天下之同之者也,万民所由也。
政之善恶民所以而从之者也。
故验之雨、旸燠、寒、风五者,示天下之同之者也。
人者,一身之自也。
人之善恶,身所以而振之者也。
验之福极者,示一身之自之者也。
方诸感月而水焉,阳燧感日而火焉,云从龙也,风从虎也,南人发歌而草舞,铜山始崩而景阳钟响,此物之相感然也。
人道情感,故生生不穷
圣人神感,故幽明一通
是故存心于贤而贤至,存心不肖不肖来。
存心于亲,则其子孝;
存心于学,则其徒劝。
所谓出乎尔,反乎尔者,斯言近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