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原二 其六 性德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
性,生人者之自得者也;
命,生人者之得于天者也。
德能正其生人者也,艺能资其生人者也。
性命厚薄,而德艺大小也。
性命者,生所虽得而未尝全得厚薄者也;
德艺者,人所宜能而未必全能大小者也。
古之人厚其性而薄其命,有也,而古人不惑
古之人达于艺而穷于德,有也,而古人不乱
故曰,圣贤全德君子无全能。
其内而无其外圣贤所以无全德也;
能于德而不能于艺,君子所以无全能也。
德,上也;
艺,下也。
君子修其上而正其下也,故其不必工于百工而尊于百工也。
性,内也;
命,外也。
圣贤正其性而任其命,故其穷之不忧,而通之不疑也。
伊尹,古之贤人也,方耕于莘佃,佃之耕夫以其能尚之,而伊尹不敢与之校。
吕望,古之贤人也,方渔于棘津,津之渔人以其能尚之,而吕望不敢与之校。
迨乎二子德显于商周也,而天下百姓由之正矣。
孔子,古之圣人也,方力聘之秋,犹一旅人而不暇息也,方时命大谬而乱,物物不失其道也。
颜子子思原宪孟轲,古之贤人也,穷于幽阎委巷乐然将终其身,而众子不易其乐。
夫德也者,总仁义忠孝之谓也;
也者原道思虑之谓也。
仁义忠孝修,而足以推于人矣。
君子之学,学其正也,何必多乎?
道德思虑明,而足以安其生矣。
圣贤之尽,尽其生也,何必皆乎?
是故圣贤之世,而占相卜祝无所张其巧也;
君子之前,而孙、吴申、商无所夸其法也。
夏人之学曰教,殷人之学曰序,周人之学曰庠。
三代之学,皆所以诏人而学于德也。
德义者,学之本也;
文艺者,学之末也。
三代之盛,其教天下所以学其本也;
三代之敝,其教天下所以学其末也。
学末故天下皆伪也,学本故天下皆厚也。
是故君子贵其敦本也,圣贤贵其尽理也。
古人有言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哉?
古人有言乐天知命」,吾何忧乎?
穷理尽性」,吾何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