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原一 其八 论信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
人道信为之端也。
无信,虽道何以教乎!
推信所以行也;
信导道,所以达也。
君子务道,是故谨于信也。
君之信存乎政者,父之信在乎亲也,师友之信存乎法也。
政惑则民无所信也,亲欺则子无所信也,法失则宦学无所信也。
故善为政也,正号令而其民不敢违也;
善为亲者,正恩爱而其子不敢疑也;
为法者,正学行而其徒不敢不敬也。
君子正信也,小人苟信也。
正信久行不违其道也,苟信故久与而必失其义也。
小人不信天命也,君子不信不义也。
不信天命,故妄求而多过也;
不信不义,故无妄而自裕也。
然则小人之信,莫若发乎君子之道也;
君子之信,莫若免乎小人之过也。
甚乎,后世之无信也!
非人之无信也,其所以为信者不足信故也。
表达路者堠书也,表人民教令也。
堠书惑,则达路者所以南北也;
教令失,则人民所以上下也。
汤、武者有教而天下禀也,有誓而天下从也,是亦其所表端也。
为后世者出令而自惑,行事自欺说道自反
若是则是无信于其民也。
于其子也,于其徒也,其为无信不亦宜乎
恐世失诚,所以谨信也;
恐世失信汤、武所以诰誓也;
恐世失诰誓,《春秋所以盟约也;
恐世失盟约诸侯所以交质子也。
然盟愈谨而渝愈数,质愈重而乱愈甚
故曰,诸侯苟信而非信,三王推信招信五帝怀信大信
大信,故不令而人自化也;
推信故有令而人自从也;
无信,故虽令而人不敬也。
不令者其化诚也,有令者其教正也,虽令者其政乱也。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孟津武王大义天下,而天下不忍不从也。
唐太宗当刑之人以期,而其人应期皆至,太宗大刑天下,而天下不敢不服也。
可信不信不智也;
不可不祥也。
可信信诚也;
可信佞也。
佞,危之也;
信诚,安之也。
君子安危之所系,可不慎乎!
君子信人之言而不揣人之情也,小人揣人之情而不信人之言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