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原一 其五 教化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
礼义者,教之所存也;
习尚者,化之所效也。
非所存则其教不至也,非所效则其化不正也。
是故善教者必持厥礼义也,慎化者必防其习尚也。
天下不可无教也,百姓不可不化也,为天下百姓上者,教化其可亡乎!
教化,风也;
民,飞物也。
风其高下,则物从之浮沉也。
圣人虑人之流恶而不返,故谨于教化者也。
夫教者生于官政也,化者成于民俗也。
礼义者示于朝廷国家,而见于天下也。
《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其所生犹气脉也,所成犹四体也。
人欲豫其四体不理气脉者,未之有也。
所生者正,则所成者端也;
所视者修,则所见治也
是故古之在官政者,必先修礼义以正其己,而后推诸其人焉。
人之未从也,必自揣其教之未造邪,则加修以劝之;
又未之从也,此其淫风邪俗者也,始可以举法以惩其犯礼违义者也。
汤诰》曰:「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故诛一罪而人明,举一令人从,此所谓教修于上而人化于下也。
后世则不尔也,不治所教,而欲其所化也,可乎?
不正而责人违义,教不中而责人犯礼,是亦惑矣。
也者中也,义也者正也。
上不中正而下必欺邪焉。
教化之感,盖其势之自然也,犹影响之从形声也。
谚曰:「形端影直,响顺声和」。
及其不直也,不顺也,责形声邪?
影响邪?
是故君子入国,观其俗尚而后议其政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