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皇帝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镡津文集》卷九
十二月日,杭州灵隐寺永安兰若沙门赐紫僧某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事天必因于山,事地者必因于泽。
然所因高深,则所事者易至也。
陛下崇高深大,则与夫山泽相万矣。
适人从事道者,舍陛下不即求之,虽其渠渠终身绝世,乌能得其志也?
抑又闻佛经曰「我法悉已付属王大臣」者,此正谓佛教损益弛张,在陛下明圣矣。
如此,则佛之徒以其法欲有所云为者,岂宜不赖陛下自弃草莽乎?
臣忝佛之徒,实欲扶持其法。
今者起岩穴不远千里,抱其书而趋阙下,愿幸陛下大赐成就其志也。
臣尝谓能仁氏之垂教,必以禅为其宗,而佛为其祖。
祖者乃其教之大范,宗者乃其教之大统
大统不明则天下学佛者不得其所诣;
大范不正则不得质其所證。
古今三学辈竞以其所相胜者,盖由宗不明,祖不正,而为其患矣。
然非其祖宗不明不正也,特后世为书者之误传耳。
后世学佛不能尽考经论校正之,乃有束教不知佛之微旨在乎言外,语禅者不谅佛之所诠概见乎教内。
一圆颅方服之属,而纷然自相是非如此古今何尝稍息
臣自不知量平生窃欲推一其宗祖与天下学佛辈息诤释疑,使百世知其学有所统也。
山中尝力探大藏,或经或传,校验其所禅宗者,推正其所佛祖者。
其所见之书果缪,虽古书必斥之;
其所见之书果详,虽古书必取之。
其所佛祖年世事迹差讹者,若《传灯》之类,皆以众家传记,以其累代长历校之修之,编成其书,垂十馀万言,命曰《传法正宗记》。
排布状画佛祖相承之像,则曰《传法正宗定祖图》。
其推会宗祖之本末者,则曰《传法正宗论》。
总十有二卷
又以绘画其所谓《定祖图》者一面
臣愚浅,自谓吾佛垂教仅二千年,其教被中国殆乎千岁禅宗传乎诸夏仅五百年,而乃乃祖,其事迹本末于此稍详,可传以补先圣教法万分之一耳。
适当陛下以至道慈治天下,天地万物和平安裕,而佛、老之教得以毗赞大化
陛下垂神禅悦,弥入其道妙,虽古之帝王百代未有陛下穷理尽性之如此也。
是亦佛氏之徒,际会遭遇陛下一时也。
所以拳拳恳恳不避僭越冒犯之诛,辄以其书与图上进,欲幸陛下垂于大藏,与经律偕传。
蝼蚁之生,已及迟暮,于世固无所待,其区区但欲其教法不微不昧,而流播无穷,人得以之而务道为善,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非敢侥倖欲忝陛下雨露渥泽耳。
其所證据明文,皆出乎大经大论最详。
其所谓《传法正宗论》与其定祖图》者,傥陛下天地垂察,使其得与大赐,愿如《景德传灯录》、《玉英集》例,诏降传法院编入大藏,即臣死生大幸
不惟臣之大幸抑亦天下教门大幸也。
陛下睿断,允臣所请,乞以其书十有二卷者特降中书施行
其《传法正宗记》与其定祖图》,兼臣旧著《辅教编》印本者一部三策,其书亦推会二教圣人之道,同乎善世利人矣,谨书上进
干黩冕旒,臣不任激切屏营之至。
诚惶诚恐谨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