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省试策(二)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五、《永乐大典》卷一○三一○
问:古者邦禁以叙六典因天讨而作五刑所以申严国章明慎时宪,协大中之法,助教化之治,定三尺以著令,明一成不变
赦过宥罪议狱缓死法天地之茂育象雷雨之作解,式显好生之化,茂宣去杀之仁。
肆眚之恩尚废而不用,则时无涤秽之泽;
若数以为利,则人有委辔之叹。
折衷之理,愿闻嘉言
对:夫民弊于末,心作乎争,德不可以独行也,辅之者刑法乎。
猛而则残,虐以为暴,刑不可以独任也,济之者仁恩乎。
先王由是衰世以救溢,即民心而有作。
谓天有震耀杀戮,我则严之以威虐刑罚
谓天有生长养,我则申之以温慈惠和
大为之防,曲为之制。
商、周盛德,有《九刑》之典,亦知狱与刑之不可去也如此
然而议狱缓死羲《易》之明文
眚灾肆赦帝《典》之奥训。
周官》有三宥新国轻典,皆所以宽民之谓也。
肆眚茍废,则时无涤秽之泽,是伤乎无恩也;
以为利,则人有委辔之叹,是因而起弊也。
折衷之理,何以辨之?
盖周家之政至忠厚也,须而刑乃错,汉世之德至宽仁也,至文、景而狱乃平。
所以致刑之错、狱之平,其要非他,在削苛刻深文执议论之平谳
无罹民之不远,无纵诛以快怒,使愚民知所避,奸吏无所弄,则狱虽不赦,刑将自平。
且投箪者不能救饥,持鞿者不能御骑,又何必小惠,推私恩,启民心之奸,弛古刑之典者哉!
故谓不赦者良医针石,赦者奔马之委辔,质斯言也,不其然乎!
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