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图1039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一、《圣宋文选》卷二、《群书考索》续集卷三、《黄氏日钞》卷四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学者岂独忽于书哉?
盖其自伤不得亲见圣人之作,而传者失其真,莫可考正而云也。
岂独无书之如此,余读经解,至其引《易》曰「差若毫釐,谬以千里」之说,又读今《周易有「何谓」、「子曰」者,至其《系辞》则又曰「圣人设卦」、「系辞焉」,欲考其真而莫可得,然后孟子之叹,盖有激云尔
说者言当秦焚书时,《易》以卜筮得独不焚。
其后汉兴,他书虽出,皆多残缺,而《易经以故独完
然如经解所引,考于今《易》亡之,岂今《易》亦有亡者耶,是亦不得完书也。
孔子门人追记言作论语》,书其首必以「子曰」者,所以夫子弟子之言。
又其言非一事,其事非一时文联属而言难次第,故每更一事必以「子曰」以起之。
若《文言》者夫子自作,不应自称「子曰」。
又其作于一时,文有次第,何假「子曰」以发之?
知今周易》所载,非孔子文言》之全篇也。
盖汉之《易》师,择取其文以解卦体,至其有所不取,则文断而不属故以「子曰」起之也。
其先言「何谓而后言「子曰」者,乃讲师自为答问之言尔,取卦体以为答也,亦如公羊谷梁传春秋》,先言「何」、「曷」,而后道其师之所传以为传也。
今《上系》凡有「子曰」者,亦皆讲师之说也。
然则今《易》皆出乎讲师临时之说矣,幸而讲师所引者,得载于篇,不幸不及引者,其亡岂不多邪?
呜呼
弟子相传,经讲师去取不徒存者不完,而其伪谬之失,其可究邪!
夫系者,有所系之谓也,故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是故谓之爻,言其为辞各联属一爻者也。
是则孔子专指爻辞系辞
而今乃以孔子赞《易》之文为上、下系辞》者,何其谬也!
卦爻之辞,或以为文王作,或以为周公作。
孔子圣人设卦系辞焉,是斥文王周公作为系辞不必自名其所作又为《系辞》也。
况其文乃概言《易》之大体杂论《易》之诸卦,其辞非有所系,不得谓之《系辞》也。
必然自汉诸儒已有此名,不知从何而失之也?
汉去周最近不应有失。
然汉之所为系辞》者,得非不为今之《系辞》乎?
《易·需》之辞曰:「需于血,出自穴」。
《艮》之辞曰:「艮其限,列其夤」。
《睽》之辞曰:「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是皆险怪奇绝非世常言无为训故、考證,而学者出其臆见随事为解,果得圣人之旨邪?
文言》、《系辞》有可考者,其證如此,而其非世常言无可考者,又可知矣。
徒从臆出之说,果可尽信之邪?
孟子所叹其不如亡者也。
《易》之传注比他经为尤多,然止于王弼
其后虽有述者,不必皆其授受,但其传之而已
大抵《易》至汉分为三:有田何之《易》,焦赣之《易》,费直之《易》。
田何之《易》传孔子,有上、下二篇,又有《彖》、《象》、《系辞》、《文言》、《说卦》等,自为十篇,而有章句
凡学有章句者,皆祖之田氏
焦赣之《易》无所传授自得隐者之学,专于阴阳占察之术。
凡学阴阳占察者,皆祖之焦氏。
费直之《易》亦无所授,又无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上、下经。
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中者,皆祖之费氏。
田、焦之学,废于汉末
费氏独兴,递传郑康成
王弼所注,或用康成之说(比卦六四之类。),是即郑本而为注。
行世者,惟有王弼《易》,其源出于费氏也,孔子古经亡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