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濮安懿王典礼劄子治平二年十月撰,不曾进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二三、《三续古文奇赏》卷八、《文编》卷一六、《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二二八
臣伏朝廷濮安懿王典礼两制礼官请称皇伯中书之议以谓事体至大,理宜慎重,必合典故,方可施行,而皇伯之称,考于经史皆无所据。
方欲下三省百官博访群议,以求其当,陛下屈意手诏中罢,而众论纷然至今不已
以谓众论虽多,其说不过有三:其一曰宜称皇伯者,是无稽臆说也;
其二曰简宗庙水灾者,是厚诬天人之言也;
其三曰不当汉宣、哀为法,以干乱统纪者,是不广本末之论也。
臣请为陛下条例而辨之。
谨按仪礼·丧服记》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
报者齐衰期也。
谓之降服,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也。
又按《开元》、《开宝礼》、国朝五服年月》、《丧服令》皆云:「为人后者为其所生父齐衰不杖期」。
盖以恩莫重于所生,故父母之名不可改
义莫重于所继,故宁抑而降其服。
圣人所制之礼,著之六经以为万世法者,是中书之议所据依也。
所谓皇伯者,考于六经无之方今国朝见行典礼律令无之,自三代之后秦汉以来,诸帝由藩邸入继大统者亦皆无之可谓无稽臆说矣。
夫《仪礼》者圣人六经之文,《开元礼》者有唐三百年所用之礼,《开宝通礼》者圣宋百年所用之礼,《五服年月》及《丧服令》亦皆祖宗累朝所定、方今天下共行之制。
今议者皆弃而不用,直欲自用无稽臆说,此所以不可施行也。
其二曰简宗庙水灾者,臣伏以上天降灾,皆主人事,故自古圣王逢恐惧,多求阙政修之,或自知过失改悔之,庶几以塞天谴
然皆须人事已著于下,则天谴为形于上。
今者濮王之议,本因两制礼官违经弃礼,用其无稽臆说,欲定皇伯之称,中书疑其未可施行乃考古今典礼,虽有明据,亦未敢自信自专,方更求外廷博议,而陛下遽诏中罢,欲使有司徐求典礼
是则臣下慎重如此人君谦畏如此君臣不敢轻议妄举,而天遽谴怒杀人害物,此臣所谓厚诬天也。
议犹未决,仍罢不议,而便谓两统二父以致天灾者,厚诬人也。
三引汉宣、哀之事者,臣谨按汉书》宣帝父曰悼皇考,初称亲,谥曰悼,置奉邑寝园而已
其后改亲称皇考而立京师
皇考者亲之异名尔,皆子称其父之名也,汉儒初不以为非也。
元帝以后贡禹、韦玄成等始建毁庙之议,数十年间毁立不一
至哀帝时大司徒平晏百四十七人奏议,云:「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
是不非宣帝史皇孙为亲也。
所谓经义者,即《仪礼》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是也
惟其立庙京师,乱汉祖宗昭穆,故以谓两统二父非礼,宜毁也。
定陶恭王初但号共皇立庙本国师丹亦无所议。
其后立庙京师,欲去定陶不系以国,有进干汉统之渐,遂大非之。
议云,定陶恭皇谥号已前定议不得复改,而但论立庙京师不可尔。
然则称亲置园,皆汉儒所许,以为经义者,惟去其国号立庙京师则不可尔。
言事不究朝廷本议何事,不寻汉臣所非者何事,此臣故谓不原本末也。
中书之议本谓称皇伯无稽,而礼经不改父名之义,方议名号犹未定,故尊崇之礼皆未及议。
言事者便引汉去定陶国号、立庙京师之事厚诬朝廷以为干乱大统何其过论也!
去国而立京师,以乱祖宗昭穆,此诚可非之事。
若果为此议,宜乎指臣等为奸邪之臣,而人主有过举之失矣。
其如陛下之意未尝及此,而中书亦初无此议,而言事者不原本末,过引汉世可非之事以为说,而外庭之臣又不审朝廷本议如何,但见言事云云,遂以为加非干乱统纪,信为然矣。
是以众口一辞纷然不止,而言事者欲必遂其皇伯无稽之说,牵引天灾恐迫人主,而中书守经执礼之义,反指以为奸邪之言。
朝廷言事臣礼优容,不欲与争辨而外庭群论又不可家至而户晓是非之礼不辨上下之情不通,此所以呶呶不止也。
为人后既以所后为父矣,而圣人又存其所生父名者,非曲为之意也。
盖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无父而生之子也,既有父而生,则不可讳其所生矣。
夫无子者得以宗子为后,是礼之所许也,然安得无父而生之子以为后乎?
圣人所以不讳无子者,立人之子以为后,亦不讳为人后有父而生,盖不欺天、不诬人也。
为人后者承其宗之重,任其子之事,而不得复归本宗其所生父母亦不得与其事。
至于丧服,降而抑之,一切可以义断
惟其父母之名不易者,理不可易也,易之则欺天而诬人矣。
子为父母服谓之正服,出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齐衰期,谓之降服,又为所后斩衰三年,谓之义服
今若以本生父为皇伯,则濮安懿王从祖父,反为小功
濮王夫人本生嫡母也,反为义服
自宗懿已下本兄弟,于礼虽降,犹为大功
是礼之齐衰期,今反为小功
礼之正服,今反为义服
上于濮王父也,反服小功
于宗懿等兄弟也,反服大功
自古所以不称所生父为伯父叔父者,称之则礼制乖违人伦错乱如此也。
伏惟陛下聪明睿圣,理无不烛,今众人之议如彼,中书之议如此必将从众乎,则众议不见其可;
违众乎,则自古为国未有违众而能举事者。
陛下霈然下诏明告中外,以皇伯无稽决不可称,而今所欲定者正名号尔。
至于立庙京师干乱统纪之事,皆非朝廷本议庶几群疑可释。
若知如此而犹以谓必称皇伯,则虽孔、孟复生不能复为之辨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