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契丹侵地界状1045年5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六、《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二、《三续古文奇赏》卷九、《文编》卷一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五、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右,臣伏北虏近于界首建城寨,及拘囚定州巡兵汤则,侵过银坊、冶谷地等事
窃闻朝廷至今未有分明严切指挥,令边臣以理争辨
窃料朝廷之意,必谓争之恐有引惹之虞,此乃虑之过而计之失也。
夫虏性贪狠号为犬戎,欺弱畏彊,难示以怯。
今杜之于早而力为拒绝犹恐不能
若纵不争而诱其来侵,乃是引惹
西山道路,有三十馀处皆可行兵,其险要所扼,在于军城、银坊等路,为彼夺据而不争,则北寨、王等口,渐更来侵,岂能争矣?
是则西山险要,尽为彼夺。
一日使虏以大兵易水,由威虏之西平陆而来,以奇兵飞狐西山诸口而下,则我腹背受敌之患,不知何以禦之?
此盖兵法必争之地也。
与人为邻敌,而自弃险要,任彼夺据而不争虽使我弱彼彊,尚须勉彊。
何况势钧力敌,又违誓约,而彼曲我直乎?
臣谓朝廷所以然者,盖由未察虏中彊弱之形,而不得情伪之实也。
臣又见朝廷常有惧虏之色,而无忧虏之心。
夫忧之与惧,名近而意殊。
忧者深思极虑不敢暂忘;
惧者,临事惶惑莫知所措
边防之事,措置多失其机者,惧虏之意过深也。
若能察其彊弱之形,得其情伪之实,则今日之事诚不足惧,而将来之患深有可忧。
奈何不忧其深可忧,而反惧其不足惧
戎虏虽以战射为国,而耶律氏自幼承其父祖中国通和之后,未尝战阵,遭勍敌谋臣旧将,又皆老死,今其臣下如贯宁者,无三两人。
宁才不及中人,已是彼之杰者,所以君臣计事,动多不臧
当初梁适遣使河西,使与中国通好,及议和垂就,不能小忍以邀中国厚利,乃与元昊争夹山小族,遂至交兵,而累战累败,亡人失马国内疮痍诛敛山前汉人怨怒
往时虏杀汉人者罚,汉人杀虏者死,近闻反此二法,欲悦汉人汉人未能收其心,而虏人亦已怒矣。
又闻今春女真、渤海之类,所在离叛攻劫近才稍定。
方且招辑败亡修完器甲内恐国中之复叛,外有西夏之为虞,心自怀疑,忧我乘虚北袭
故于界上勉彊虚张,囚我巡兵,侵我地界
其实弱而示彊者,用兵诡计
故臣谓茍能察其彊弱,知其情伪,则无不争之理,何必惧其不足惧哉!
国家困于西鄙用兵,常虑北戎合谋乘隙而动。
及见二虏相失交攻,议者皆云中国之福。
夫幸其相攻为我之福,则不幸使其解仇复合岂不为我祸乎?
臣谓北虏所以败于元昊者,亦其久不用兵骤战而逢勍敌耳。
闻其自败衄以来君臣恐惧日夜谋议,通招丁口,柬募甲兵处处教阅之场,家家括粮马之数。
以其天姿骁劲之俗,加以日夜训练之勤,则其彊难敌矣。
今虏国虽未有人,然大抵为国者久无事则人难见,因用兵则将自出
使其交战既频,而谋臣猛将争能并出则是夹山一败,警其四十年因循之弊,变骄心而为愤志,化堕卒而劲兵,因屡战而得骁将
此乃北虏之福,非中国之福也。
此臣所谓将来患者也。
然二虏势非久相攻者也,一二年间不能相并,则必复合
使北虏驱新励之彊兵,无西人之后害,而南向以窥河北,则又将来之患大者也。
臣虽不知朝廷河北如何,但于本路之事,以今年去年,则亦可见。
去年以前河北官吏大小,皆得举材而择能,急于用人不及者,惟恐一事失计故也。
自今已来差除渐循旧弊,凡干敏之吏熟于北方事者,举留奏乞,百不一从
不惟使材臣能吏不劝而殆,亦足见朝廷不忧河北之事办否也。
至如缘边久任之制而徙刘贻孙,以王世文冀州李中吉当广信王中庸保州刘忠顺邢州如此数人,于闲慢州军尚忧败政,况于边要之任乎?
臣愚朝廷不以北事为忧,则又怯惧如此
既曰惧矣,则于用人之际又若忽而不忧,此臣之所未谕也。
臣闻虏人侵我冶谷,虽立寨屋三十馀间,然尚迟延未敢便贮兵甲,更伺我意紧慢。
若不及早燬拆而少缓纵之,使其以兵守之,则尤难争矣,此旦夕之间不可失也。
至于汤则,亦闻囚而未敢杀,此亦不可不争。
臣愿陛下但以将来之患为忧,不忘此事,用人之际,革去旧例而惟材是择,勿听小人之缪谋,勿于忠良疑贰使得上下毕力庶几渐成禦备。
至于目今小事,未销过自怯惧
夫事之利害激切而言,则议者以为太过
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
自古以为难也。
未形之事,虽曰必然,而敢冀尽信乎?
伏望陛下留意听纳不以人废言,则庶竭愚瞽,少裨万一。
具状奏闻
谨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