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契丹御容劄子嘉祐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三、《文编》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契丹所遣汎使,专为御容而来
中外之议,皆谓前岁既已许之,于理不可中止,失于不早践言,至彼非时遣使
及朝夕以来传闻颇异,或云大臣共议,欲遂拒而不与
若然,则臣恐衅隙之端,自此而始。
祸患之起,未易遽言。
大凡为国谋事者,必先信义,重曲直,酌人情,量事势,四者皆得,然后可以不疑
一有未然,尚恐败事,况四者俱失,岂可不思
契丹中国通久矣,而向来宗真特于信好,自表慇勤,别有家书,继以画像
圣朝纳其来意,许以报之,而乃迁延至今遂欲食言中辍
是则彼以推诚结我,我以不待之
失信伤义,甚非中国夷狄之术,而又其曲在我,使彼易以为辞。
南北通和以来信问往复之际,每于报答常从优厚假借既久,其心已骄。
况此画像之来,特表慇勤之意。
是则平常之礼,厚报以骄之;
慇勤之来,则不报以沮之。
沮之彼怒,不报耻,怀耻畜怒何所不为,此人之常情也。
许其父不许其子,厚薄之际,此亦人情难处也。
臣窃见契丹来书,初无寒温候问之言,直以践言孤约为说,其意在于必得
若此时被沮,势必更来,事既再三岂能坚执
若待其失于逊顺,已成衅隙然后与之,则重为中国之辱。
又使夷狄中国难以恩意交,惟可以势力胁,因之引惹,别有他求,则为后患,何可涯哉!
今虏主虽弱,而中国边备未完庙谋未胜,未可生事,而欲执我曲彼直之议,以起戎而结祸。
夫察彼事势不能中止
量我事势,又未能沮之。
臣故曰四者俱失也。
臣又闻虏使入境之日,地震星殒,变异非常
先事深防,犹恐不及失计招祸岂可自为
臣愿圣慈出于独断,勿沮其善意无失信言
臣今欲乞回谕虏中,告以如约,直候今因遣常使时与之,则于事体稍便。
伏乞速下两府商议
上系国家利害,臣不敢不言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