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爵论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一
古者圣人之立制也,爵禄有差,衣服有章,车旗有数,宫室有度,上不可以翨下,下不可以拟上,所以防夫僭夺而塞贪乱也。三代天子称王而已,夏曰禹王,商曰汤王,周曰武王、成王、康王,西伯犹追谥为文王。三代诸侯无称王者,崇亲瞕,强根本,莫大于周公也,太公也,皆不封王。晋、郑、曹、卫、陈、蔡七十馀国,其爵公、侯、伯、子、男而已,亦无称王者。周衰,诸侯骄侈,吴与楚始僭而称王,然为圣人夷之,称曰「人」,称曰「子」,亦不称为王。周益下削,诸侯皆自称为王,斯盖衰微之世,臣强君弱,窃号为王也。汉兴,袭亡秦之弊,丧三代之制,高祖初王而自称曰「皇帝」,功臣子弟或封为王。故有齐王,有吴王,有楚王,有韩王,有梁王,有荆王,有代王,有燕王,有淮南王,有胶东王,有胶西王,有济南王,有蔺川王,有衡山王,皆称王者之号,行王者之礼,衣服制度、车舆宫室,窃拟于王。于是僭夺之心生,而贪乱之志萌。故吴、楚七国连兵称反,韩、彭、英、卢相继叛乱,大者族,小者诛,功臣子弟罕有全者,由亡古之制也,由上诱之为乱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者,爵称也;器者,车服也。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小人乘王者之号,《易》曰:「负且乘,致寇至」。后世宗室相杀伐,诸侯争乱不能胜止,可哀也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