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答诏彗星熙宁八年十月1075年10月29日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名臣奏议》卷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四、《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伏念向缘衰疾,加之年已及格不能奔走职事,遂求致政
伏蒙圣慈俯从愚恳退处衡茅之下,杜门自守屏绝私务,朝夕待尽而已
近日忽闻特宣大赦,出于非常
又闻别降手诏许中外臣直言朝政阙失
洛城士庶欢呼鼓舞,喧于道路,声彻幽远
推是而往则天下之人无不感动矣。
臣伏览赦诏二文,始以彗星东出昭示谴告陛下仰观天变恐惧疚怀浚发德音恩霈寰海
固知一出圣断,必无左右之助也。
臣再详陛下手诏,乃陛下亲笔,非学士所作。
以至比年灾异如山摧、地震、旱蝗之类,前后包括,一一归咎于己。
辞旨哀痛深切明白忠义之士,读之莫不感泣
而又避正殿、减常膳、设斋醮、屏侍御前代帝王禳灾弭患责躬罪己之法,陛下尽行之矣。
所以上天降鉴,知陛下发于至诚,故星变不旋踵而灭。
温衣饱食坐享安佚灾祸之至,殊无干及。
一见圣诏骤发即日感动天地,谴异消伏,速如影响
臣尚能踊跃欣蹈,不知纪极,彼天下人身灾害,家罹荼毒流落破散不能相保者,其为欢喜感戴,当何如也?
人心既喜,和气充塞则天不得不早回,天灾不得不遄息,此理固然也。
臣窃知去年久旱,陛下曾降手诏,许臣寮封论事
人方喜悦,日俟朝廷施设
不知何人者,上累圣德,遽成反汗于是天下大失所望
近于三月中仰答圣问,略曾引及。
今天变益大,诏命益切,陛下万必不复蹈前车之误。
况诏云「朝政阙失,朕将虚心以改」,此足见圣意畏天爱民,其已至矣。
然臣窃闻外议,皆云天弊病甚众,官家多应不知人人咸愿条列,达于天听冀幸有所刬革尔。
大发圣诏,许其开陈忠愤者必能不诛戮,仰竭肝胆,悉以上闻也。
臣愿陛下尽取群奏,不遗疏贱万几之暇,一一亲阅,择其众说,所合者断在不惑,力赐施行
虚心以改之辞,应天文尤大之变,使泽及普率,急若置邮,则人心悦,天道顺天人相应,立致和平
国家无疆之休者,正在此时也,岂复有灾眚出见而上圣虑哉?
万一奸诈互入,宸听少惑,俾夫忠告妄说恩诏空文利泽不出于上,人心复愁于下,则天将曰是以虚辞答我,迄无实效,必回今日之喜,翻为异日之怒,灾变之作,当又甚前日之慧者矣。
但以近事證之,此乃必然之理,非臣辄敢狂率也。
惟望陛下深赐裁察,为宗庙社稷生灵之计,不胜天下大幸
〔手劄子〕臣未致仕前,虽有旧疾筋力粗可驱策,尚不能从官
致仕已数年,衰老益甚退伏草野未尝与人相接荣辱祸福,都不干预,而辄敢以狂瞽之说,妄陈天听者,实见陛下仰观星变恐惧修省若不自容也。
闻天生民穷困已甚无所伸诉,恐成啸聚,为腹心之患也。
亦虑手诏或致中废天谴未息,则后来别生灾害也。
所以不顾身之老病而彊作此奏,庶几有所补助,而报陛下大恩之万一也。
缘臣閒居终日,与野老相见民间弊病盈塞耳目皆是实事,然所说者,尚未尽一二。
伏乞圣慈,略赐省鉴,而少留圣意焉。
臣又辄敢烦陛下亲阅群奏者,若委臣寮置局,必恐不能上体圣意忧劳之切,群奏中利害有所不尽,亦恐所委臣寮更存顾望,尚或隐蔽,或陈巧说,妄有沮难,则误圣君畏天爱民不吝改悔之意也。
固无他肠,所忧者如此
惟望陛下特赐矜察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