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新钟律景祐三年六月 北宋 · 邓保信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宋会要辑稿》乐二之七(第一册第二九四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二二二、八三八页
上党羊头山乌秬黍,其有异他乡,其色至乌,其形圜重。
臣于上党中拣圜者,用一黍之长,累百成尺,则与蔡邕铜龠尺符合
据《隋·律历志》有诸代十五等尺、各有长短之说,据尺裁龠,各有增损,则容不同,故声有高下
今于十五等尺内取容数同者,则合于蔡邕铜龠尺
据书所载,从上相承有铜龠一,以银错题其铭曰:「龠,黄钟之宫,长九寸,围九分,容千二百粒,称重十二铢,两之为合,三分损益转生十二律」。
臣今用此定尺,知与蔡邕铜龠尺符合,比李照尺短分,比阮逸胡瑗一黍之广尺长九分五釐
又据尺裁定律管黄钟龠度九十之长,空径三分空围九分千二百粒。
又为一减黄钟,以四十五之长裁龠,容六百粒;
二减黄钟,以二十五釐之长裁龠如上,容三百粒;
三减黄钟,以十一二釐半之长裁龠如上,容百十五粒。
其空径皆三分空围九分,用龠容,皆合蔡邕银错题龠之数。
律管声比新定大吕相近,比太常旧乐约下一律半。
臣又据《汉志衡权法,起于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重十二铢。
两之为两,凡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今依黄钟龠容千二百,重十二铢,每百黍一铢造称,止用铢、两、斤,准古之轻重
第三毫先从铢起,在衡里旁,其第一准定空平,然后称物,移之一星百粒,其重一铢
至十二铢星计千二百,是一龠之实重,古之一小两也。
至星尽所为二龠,合重二十四铢。
第二毫起衡之中第一星,重二小两,移一星一铢,至星尽,计古之八小两,九十六铢。
第一毫起衡外旁第一星,重古之八小两,移一星六铢,至星尽,计古之二小斤,计三百八十四铢。
臣又据《汉志》:「量者,龠、合升、斗、斛,所以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容以千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今依《汉志》造龠、合升、斗参校古之多少,其容受之数各以水准其概,皆平。
为龠一,径阔九分,深七分二釐,容黄钟一龠千二百,乃平。
合一,径阔九分,深寸三分八釐,容黄钟二龠二千四百,乃平。
升一,径阔二寸六分九釐,深寸六分二釐,容十合,乃平。
斗一,径阔五寸三分一釐,深四寸八釐,容十升,乃平。
四量皆以水准如其龠数亦平。
臣又以五物校定黄钟龠空径法,则为铁坚三分一片
所谓三分,于黍尺上取之,木长圆软三分,围软九分一条于铁三分上取之,纳龠中,端直无旁䨾,纸围方紧九分,卷而纳之龠中,以校空围九分之数实也。
黄钟尺一条长九十一减黄钟尺一条长四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