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知人辨论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三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曰:「且先君舍其子而立寡人,今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请奉之以主社稷」。
及出,使公子凭出居于郑,而立与夷,是为殇公焉。
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某谓是言也,其一人之私议,试辩之。
在昔世淳民朴,理道简易,故官天下者建禅让之礼。
厥后世浇民滥,纪纲繁炽,故家天下者定绍嗣之议。
文质迭胜,焕乎□挽,然而行之非他,待人而已矣。
子之善,封树之可也;
子之不善,慎择之可也。
建贤与亲之用,固何常焉。
案《传》载宋殇之即位也,怠荒闇懦,罔念政纪,邻国窥伺,交斗不暇,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华父得以挟公卿之位,因众庶之叛,内肆媒孽,阴渐凶丑,而兴干纪乱常之志焉。
身死邦困,污辱宗庙,彰灼史传,为笑千古。
左丘明躬授经旨,臆决事体,若谓宣公穆公之英毅,察殇公之昧弱,割忍天性,曲全社稷,而加以知人之号,则褒贬之善,炳焕不朽矣。
若曰立穆公,其子飨之,是徇小让而忘暴民戕国之大耻,得为先君耶?
姑引《商颂》「受命咸宜,百禄是荷」以为證,何违戾之相万!
且尧荐舜,舜之终也,退丹朱而进禹,谓尧为不知人,可乎?
舜举禹,禹之终也,斥商均而奉启,谓舜为不知人,可乎?
是皆谋其大,不顾其小惠,资乎民,不资乎亲,又安有中硁硁之节以兆乱耳?
噫,其亦圣人笔削之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