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通邑士民建生祠文 北宋 · 何嗣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乾隆《龙泉县志》卷九
予自莅泉数载,愧无善政及民,特求上不负朝廷,下不负百姓矢志天日,告无罪焉已耳。
今奉朝命入觐,泉之人遮道攀留依依不忍舍,乃相与议地建祠,以表其诚。
甚哉,我泉民之于我何留恋之深也!
然我返而自思,尔有田畴,我弗能为治也
尔有子弟,我弗能为尔训也,我何德堪此!
乃辞至再。
而吾民踊跃益力,将鸠工庀材卜日经始
予窃谓此事甚无取也。
尔民之视我为王焕乎,抑为荀勖乎?
夫王焕之洛阳荀勖之宰安阳也,政行俗革,德施民化,遗爱在人,生为立祠至今啧啧人口
考其生平立身大节,卓有可观治绩炳然洵足鼓舞将来仰慕百世
予亦心尝企望之。
假使当时二君不足以后人之心,则所建之祠适为诟病何以为重乎?
若但以其祠也,凡百继职,何难一起再造
不虞后之议者曰「某祠,某施小惠所饵也」,「某祠,某赏金徇民也」,「某祠,某阴使某等构之也」。
不宁惟是,一时意气,东呼西号,率尔迄立,迨事过情迁俯仰之间,视若秦越
以致今日生祠明日废址
今日是某公之位,明日某姓之居。
予上不能践王、荀之迹,而下不愿若此之辙,故甚不乐民有此举也。
倘尔民不以我诸所措置为非,则我所筑城治,未能壮丽之也,后有贤令,尔民因议壮丽之,曰此毋堕何某之前功;
我所营桥陂,未能修浚之也,后有贤令,尔民因请修浚之,曰此毋废何某之底法不尤愈于建祠垂久乎?
抑尤有说焉,龙邑山川挺秀生植繁滋,尔民子弟率多英颖
是惟泽之以诗书,驯之以礼义他日骈门科第黼黻文章彪炳华峰遂渚之间,是更为何某所旧莅之方隅,保以滋大,此予之所厚期也。
吁!
予行矣。
东西南北一生萍踪靡定
心思面目千里明月略同
予与尔民,请从此别,生祠之说,毋烦再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