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世子蒯聩 其一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四、《历代名贤确论》卷二○
正名者,传嗣立嫡之谓也。
为国之道,莫大传嗣
传嗣之道,莫大立嫡所以僭乱而杜篡夺也。
用能尊统传绪,承承不绝
子路问于孔子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灵公无道不能先正厥嗣,以靖其国,卒使蒯聩父子争立,以乱于卫,故对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顺,则事不成
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谓诸此也。
何以辨诸?
按《春秋》,定十四年,卫世子蒯聩出奔宋;
二年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蒯聩出奔宋者,蒯聩有杀母之罪,惧而奔宋也。
卫世子蒯聩于戚者,灵公既死,蒯聩为辄所拒,不得入卫也。
蒯聩有杀母之罪,惧而奔宋,灵公固宜即而废之,择其次当立者,以定嗣子之位也。
灵公不能先定嗣子之位,故使公子得立,辄于后以乱于卫。
蒯聩者,灵公之子也;
辄者,蒯聩之子也。
既立,则蒯聩无以立矣。
蒯聩无以立,则必反而争其国。
反而争其国,则辄必拒之。
辄既拒之,是弃其父而立其子,教其子以拒其父也。
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邦国大经也。
彼则弃其父而立其子,教其子以拒其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禽兽之道也,人理灭矣。
是故蒯聩出奔宋,纳于戚,《春秋》皆正其世子之名而书之者,恶灵公不与辄也。
灵公者,恶其不能正厥嗣以靖其国;
不与辄者,不与为人子而拒其父也。
或曰:「若蒯聩者,独无恶乎」?
曰:蒯聩有杀母之罪,当绝,反而争其国,是为篡国,故经书「纳」焉。
纳者,篡辞也,孰谓蒯聩独无恶哉?
然则蒯聩篡国,辄之拒父,皆灵公为之也。
灵公之者灵公不能其室,死不能正其嗣也,故《春秋》参讥之。
此乃圣人君臣、明父子、救昏乱、厚人伦深旨也。
而世之说者,以为百世之名者,失之远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