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范天章 其二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二、《圣宋文选》卷九、《宋元学案》卷二
伏以宋有天下八十馀祀,四圣承承厖鸿赫弈,逾唐而跨汉者远矣。
上思复虞夏商周之道,治于圣世也。
四代之学,崇桥门水之制,故命执事以莅之。
大哉主上尊儒求治之心也至矣!
然则虞夏商周之治,其不在六经乎?
六经而求虞夏商周之治,犹泳断湟污渎之中望属于海也,其可至哉?
噫,孔子既没,七十子之徒继往,六经之旨,郁而不章也久矣
加以火之后,破碎残缺,多所亡散
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俾我六经之旨益乱,而学者莫得其门而入。
观夫闻见不同是非各异,骈辞赘语,数千百家,不可悉数
今之所陈者,止以先注解之说大行于世者,致于左右,幸执事之深留意焉。
国家王弼韩康之《易》,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春秋》,毛苌郑康成之《诗》,孔安国之《尚书》,镂板藏于太学,颁于天下
又每岁礼闱设科取士,执为准的
多士较艺之际,有一违戾注说者,即皆驳放斥逐之。
复至愚至暗之人,不知国家以王、韩、左氏公羊谷梁、杜、毛、郑、孔数子之说,咸能尽于圣人之经耶?
不知国家古今儒服道穷经者,皆不能出于数子之说耶?
若以数子之说能尽于圣人之经,则数子之说不能尽于圣人之经者多矣;
若以古今儒服道穷经皆不能出于数子之说,则古今儒服穷经,可出于数子之说者亦甚众矣。
噫,专守王弼韩康伯之说而求于大易》,吾未见其能尽于《大易》者也;
专守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说而求于春秋》,吾未见其能尽于《春秋》者也;
专守毛苌郑康成之说而求于《诗》,吾未见其能尽于《诗》者也;
专守孔安国之说而求于《书》,吾未见其能尽于《书》者也。
彼数子之说,既不能尽于圣人之经,而可藏于太学、行于天下哉?
又后之作疏者,无所发明,但委曲踵于旧之注说而已
不佞,游于执事墙藩有年矣。
执事注说之乱六经六经之未明,复亦闻之矣。
执事内阁之崇,居太学教化之地,是开圣阐幽、芟夷乱、兴起斯文之秋也。
今天无事太平既久,鸿儒硕老驾肩而起,此又岂减于汉魏之诸儒哉?
执事宜上天子,广诏天下鸿儒硕老,置于太学,俾之讲求微义,殚精极神,参之古今,覈其归趣,取诸卓识绝见大出王、韩、左、谷、公、杜、何、毛、范、郑、孔右者,重为注解,俾我六经廓然莹然,如揭日月于上,而学者庶乎得其门而入也。
如是则虞夏商周之治,可不日而复矣,不其休哉!
执事若以数子之说行之已久,不可遽而去之,则唐李善梁昭明太子文选五臣注未尽,别为注释
且《文选》者,多晋、宋、齐、梁间文人靡薄之作,虽李善注之,何足贵也!
国家尚命镂版,置诸太学,况我圣人之经乎,安可使其郁而不章者哉?
执事之深留意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