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欧静1030年7月12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范文正公集》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七月十二日高平范某,谨复书伯起足下:近滕从事子京编李唐制诰之文,成三十卷,各于文首序所以,而善恶昭焉。
足下命为《唐典》,以仆观之,似所未安。
典之名,其道甚大。
夫子删《书》,断自唐虞已下,今之存者五十九篇,惟二篇为《典》,谓二帝之道,可为百代常行之则。
其次商之书,则有训诰誓命之文,皆随事名篇无复为典。
以其或非帝道,则未足百代常行之典。
乃知圣人笔削之际,优劣存焉,如《诗》有《国风》、《雅》、《颂》之别也。
李唐之世三百年,治乱相半,如贞观开元霸王之略,每下诏命,多有警策,失之者盖亦有矣,如则天中宗昏乱之朝,诛害宗室戮辱忠良制书之下,欺天蔽民,人到于今冤之。
傥亦以典为名,跻于唐虞之列,不亦助欺天之丑乎?
是圣狂不分治乱一致百代之下,何足尚,何足愧也?
不忍天下君子切齿子京,乃请以《统制》之名易之。
足下大为不可,贻书见尤。
仆谓制者,天子命令之文,无他优劣庶几不损大义尔。
足下谓册、制之类有七,何特以制名焉?
七者之名,有则有矣,然近代以来,暨于今朝,王言之司,谓之两制,是制之一名,统诸诏命
又有待制承制之官,皆承奉王言之义也。
又今诏、诰宣敕圣旨之类,违者皆得违制之坐,亦足见制之一名,而统诸命令也。
故以统制》为名,以明备载其文,不复优劣,观其文者,使自求之,而治乱之源在矣。
足下又谓吕不韦辈著《春秋》,贾谊之徒著书文中子六经,而无讥其僭者。
非也。
盖「春秋以时记事而为名也,优劣不在乎春秋二字,而有凡例变例之文。
「书」者载言之名,而优劣不在乎「书」之一字,而有典、谟誓、命之殊。
「诗」者言志之名,而优劣不在乎「诗」之一字,而有国风、雅、颂之议。
诸儒拟《春秋》、《诗》、《书》之名,盖不在乎优劣之地也,未有典、谟、训、诰、国风、雅、颂之名者。
足下若以唐之制书,咸可为典,则唐人之诗,咸可为颂乎?
足下又谓唐有《六典》,杜佑著《通典》,以此二书为證。
亦未也。
六典》者,唐之官扃,可为令式,尊之为典者,亦唐人一时自高尔。
又《通典》之书,叙六代沿革礼乐制度复折中而论其可者以为典要,尚庶几乎
二书之作,非经圣人笔削,又何足仰为大范哉!
足下识之士,当于六经之中,专师圣人之意。
后之诸儒,异端百起,不足繁以自取
足下必以《统制为非,则请别为其目。
「典」之为名,孰敢闻命
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