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曾参不列四科论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文庄集》卷二○
四科者十人而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曾参于孔门为达者也,不预十哲之选,其故何哉?
仲尼生周之末,立定、哀之间,斯文中微,不绝如线。
乃以仁义之道,行忠信之事,考其言行,采其材智,得是十子,第为四科,以标儒雅之道,其选盖至矣。
不列其间者,念其道有所未至矣。
试尝论之,曰:孔氏四科之选,皆有贤哲之具体者哉,非各言其一也。
贤者百行之先,阙一不可。
非独以德行选也,游、夏非独以文学举也,宰、赐非独以言语称也,冉、季非独以政事择也。
盖有五常之德,而后列其所尤至者哉。
故德行者岂无政事,政事者岂无言语,言语者岂无文学,斯互举所长之言也。
曾子惟以孝行著闻,不能具得能者之体,但行其一端,故所以不列于十哲者也。
孟子所谓伯夷叔齐,圣人之清者也。
不食周粟,采薇首阳,盖得圣人之一清德耳,蹈道则未也。
由是观之,则参之事夫子,学其道,推其心,但得圣人之一孝德耳,言其材则未也。
或曰也孝,何以非贤哲?
夫十子者有四科之德,岂无孝乎?
盖孝在其中矣。
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
仲尼之门,英贤之选,而薄于孝行,圣人之心何以言哉?
或曰:孝者百行之先,居在四科之上。
夫孝养之道诚为至性,然莫逾于德行。
仲尼尝曰:「孝哉,闵子骞」!
而居德行之科。
盖孝者无以逾于德也。
是则有其德然后列在其间。
而参之孝,一介之孝也。
仲尼尝曰:「也鲁」。
故为之说天子诸侯之孝以治邦国,以及百姓,以广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