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思益十诫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闲居编》卷七
东方梵天曰思益者,欲来娑婆,彼佛以十法诫之,盖寄圣以训凡也。
吾尝命为《思益十诫》,书之座右自勉
复欲后学知之,遂章句出焉,亟命剞劂以工,庶有益于代也。
思议经》曰:东方之国佛号日月光。
菩萨梵天曰思益,白佛:「我欲诣娑婆世界」。
佛言:「便往。
汝应以十法游于彼土:于毁于誉,心无增减(闻毁而怒则采谗,闻赞而喜则招佞。君子用心尚须深戒况乎士达法本空,岂由毁赞而增减其心耶?)
闻善闻恶,心无分别(彼善彼恶,由彼心起,复由我心,计彼异相心本自无,从心所现,一切不实以此观之,岂有分别?)
于诸愚智,等以悲心不重智而偏与,不轻愚而不救,等以悲心,皆救其苦。)
上中众生之类冤亲各有三类。),心常平等
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
于他阙失莫见其过无求备于一人也。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可以过,怒而轻之。虽或加折伏,必以慈济心与。)
种种乘,皆是一乘大小虽殊,同归心性不党己学,而蔑彼宗。《大论偈》云:「自法爱染故,毁訾他人法,虽持戒行人不脱地狱苦。」)
三恶道,亦莫惊畏(虽五无间,皆解脱相,心茍无瑕,何忧何惧?)
于诸菩萨,生如来(敬初学极果。)
佛出五浊,生希有想。
梵天当以十法游彼世界」。
时有菩萨白佛:「我得大利,不生如是众生中」。
佛言:「勿作是语。
所以者何?
于此国中百千劫修梵行不如彼土从旦至食无瞋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