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公伯禽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闲居编》卷一八
礼记·曾子问》曰:「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成王有过,则挞于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
郑康成云:「以成王之过击伯禽,则足以感喻焉」。
吾谓周公无挞伯禽之事也,盖传之者滥耳。
汉儒因而妄录焉,非圣仲尼之所述也;
康成随而妄注焉,非七十子之徒面受圣旨也。
试论之。
周公大圣也,治其家有治国之道,故能刑四海、训乎万世也。
罚者必以罪,赏者必以功,不畏强禦,不侮鳏寡,是圣人用心也。
于民乃尔况于己子哉?
是故圣人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伯禽传体也,茍无辜受挞,是周公自挞于己身也。
成王日十其过,则伯禽十受其挞;
百其过,则百受其挞。
呜呼伯禽无辜受挞,其枉滥无告者何甚乎!
周公知无罪而挞之,其欺心亦何甚乎!
瞽叟之虐舜,未如是之甚也。
何哉
瞽叟不识舜之贤且圣也,以情之所恶,故虐之耳。
周公伯禽之无罪,又非情之恶,但以成王有过,故挞以威之者,则虐于瞽叟远矣,岂圣人用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