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帝阴符经题辞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
黄帝阴符经题辞》者,所以题号其书之本末,指义文辞之表也。
原夫《阴符》,其三皇之书欤!
孔安国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则《阴符》非其类邪?
为书也,广大悉备,有皇道焉,帝道焉,王道焉,霸道焉。
请试陈之。
夫皇也者,心既无为,而迹亦无为,以道化于民者也。
也者,心亦无为,而迹涉有为,以德教于民者也。
也者守仁与义,而以刑政之者也。
也者专威刑以胁之,以仁义五常而为权者也。
齐桓与曹沫亡地晋文伐原示之信,此非为权耶?
孟子曰:「三皇,天者也;
五帝,体者也;
三王往者也;
五霸,假者也」。
《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骛」。
噫,道之宽猛视之徐疾可知也。
抑四道者圣人一体也,由代有淳醨识有高下所以优劣形焉。
斯文首章三皇五帝道德也,次章言王者仁义也,卒章霸者威刑也。
是故首章言观道,终云「谓之圣人」;
次章言「三盗」,终云「得之固穷」;
卒章始言用师,终云「我以时文理哲」。
三章始终,则皇、王、帝、霸之道坦然明白矣。
或曰:此书在三五之世,无为而治者,何言王与霸耶?
对曰:庖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又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是有富国安人之道也。
史记》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代神农氏诸侯不从者而征之」。
《书》明虞舜四罪天下咸服。
是有强兵战胜威刑之事也。
但三五之世,暂假之宁民,乃反常之权耳,非为常行之道也。
道德下衰,则三王专仁义富国五霸强兵以胁物,各为常行之道,所以不能复其淳朴也。
观《阴符》之言道也,与《易》颇同,何哉
云「天五贼见之者昌」;
《易》曰「圣人设卦观象」,又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五贼五行也;
八卦,亦五行也。
震、木也,离、火也,兑、金也,坎、水也,巽亦木,乾亦金,艮、土也。
阴符》率五行之性而立五常之道,《易》准四德之义而立五常之道。
故夫子《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享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仁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说者谓四德非智不行犹土遍于四象也,故弗言之耳。
噫,《易》者伏羲之书,《阴符》者黄帝之书,斯三皇之二也,是故道不得不同焉,其辞不得不异焉
往之说者既正道,而糅以异端所以阴符》之道未光大于时矣,故吾于是有述焉。
或曰首章云「观天之道」,而主于仁义五常者,乃王道耳,何谓三五之道乎?
对曰:皇焉、帝焉、王焉、霸焉,要其所归,实不踰于仁义五常,但履之大小耳。
三皇者,行无仁之,布无义之义,内则功成不宰,外则无迹而可寻,斯得仁义之上者,故命之曰道焉。
五帝者,内虽忘功,外犹有迹,以德教于民,斯得仁义之次者,故命之曰德焉。
三王者,内守不忘,外功稍著,以兼爱而涖物,以裁非而正民,斯得仁义之又其次者,故直命之曰仁义焉。
洎乎五霸假借仁义,以统诸侯,道斯为下矣。
素书》曰:「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失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人各得其所欲」。
世人瞽说,或大道德而小仁义岂知仁义道德同出异名乎!
仁义大小也。
老子》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失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此皇衰而帝,帝衰而王,王衰而霸,霸衰而乱也。
素书序》曰:「为皇先乎道,为帝成乎德,王者守其霸者守其义此以注合为义,未可以齐三王之义。),乱者失其礼」。
以此观之,则《阴符》乃仁义大者,非三皇之道耶?
孔子删《诗》、《书》,撮其机要,断自唐虞已下,以二帝禅让首之,足以垂世立教,为百世常行之道,故使斯文而在芟夷之例,不预乎《书》也。
黄帝者何?
黄,土色也,登假之后,配为土帝
班固云:「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
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故称黄也」。
《易纬》曰:「帝者,天号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伍,称之曰帝」。
姓公孙氏名轩辕,受国于有熊氏,居轩辕,因以为(出《帝王世纪》。)
在位百年而崩,年一百一十岁。
或言寿三百岁,故宰我以问,孔子曰:「人赖其利,百年而崩;
人畏其神,百年而亡;
人用其教,百年而移。
故曰三百年」。
书名阴符》者,阴、暗也,符、合也。
此三百言使夫人用心暗合天道也。
吾之注皆以儒道明之,所以异于昔人也。
不敢以当达者,直欲不出户庭、传之子而已(《闲居编》卷一一。)
钩;
原作「钧」。
按《钩命决》乃《孝经》纬,作「钧」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