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骆偃节判书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闲居编》卷二一、《佛祖统纪》卷五○
十月二十一日沙门释某斋沐致书官吾丈左右,曰:浮屠之法非古也,其来于东汉乎。
其为体也清静,其为用也仁恕繇是十九流而三二教,为利上下救弊儒道,其亦至矣。
请扬搉而陈之。
秦火六经汉兴杂霸,民浇俗漓,争夺方炽,礼让寖微,则仲尼仁谊伯阳道德几乎息矣。
赖我浮屠之为训也,既以三世报应制其事,复明一心空寂穷其理。
民有报应之说者,虽贪贱啬吝之夫,亦庶乎振之周急矣;
民有空寂之说者,虽矜功用壮之夫,亦庶乎守雌保弱矣。
能周振,则博济道行也;
守雌弱,则朴素风振也。
博济行则礼让著,朴素振则刑罚措。
以斯而利于民,则仲尼伯阳之道不远复矣。
故曰为利上下救弊儒道焉。
洎乎时君好之失其指,方袍事之非其人。
失其指则节制不行,非其人则寂淡不守,乃以雕峻轮奂而奢夸,乃以轻肥温饱炜烨
徒以多为贵,则坏其道者众矣;
言以怪为美,则惑其听者庶矣。
递相沿袭,寖以成俗,使夫清静仁恕之风无乃荡尽矣,于是蚕食蠹耗之谤自兹而生也。
斯乃好之者、事之者之失尔,非教之罪也。
而往世君民者不察其所由,视其徒之不肖,而迁怒善人教法者有焉,往往造毁佛之律,行挟释之诛,亦何异乎以丹朱而罪尧,因商均而过舜,服药失度归咎于神农纵火致焚而反怨于燧人邪?
悲夫
不佞,学浮屠有年矣,既粗领其指,而颇有扶持心,非敢私于己焉,而实欲公于万世以救其弊也,由是深存远虑,以失其谋。
伏睹释氏中有经号《四十二章》者,即汉世腾、二公肇开化源,首译斯文以训华俗,其辞简,其理明,遂得叙其由而训其义,诒厥后世,俾无偏信过毁之失如其前代者焉。
其言果是也,则吾道何患于丧乎?
果非也,虽无益于教,然其用心亦已至矣。
无何,有好事者以其文将图剞劂,欲布行海内焉。
且古之缁其服、释其姓者,凡有立言垂范,靡不藉儒家者流润色之、启迪之,有若僧肇之撰四论,因刘遗民品藻而后传;
慧皎之传高僧,由王曼颖贻书而后行;
宗密作《禅诠》,假裴休以序之;
湛然智者,托梁肃以铭之。
四上人者,得非故求證于异宗,欲取信万世者欤?
不逮往贤远矣,而其留意奉道,敢不同邪?
由是斐然狂简之作,辄中心再思,而欲得长于儒林、老于文学者为一后序以辨明之,期示信后世岂不美乎?
窃惟吾丈识迈先哲,名扬当世
五代以来文道驳杂儒术陵夷,而于先朝牵复淳古摈黜浮华搴旗异端鼓行百氏者,惟吾丈与叔微尔,是故卢骆」之名于今藉藉众口矣。
矧以博闻洽览开谈四坐倾听华藻飞动落笔群贤服膺皇王帝霸之道,释李孔墨之学,悉包并于心胸间矣。
所谓儒林、老文学者,非吾丈而谁欤
能不之无似,以激扬为意挥毫伸纸,系而叙之,俾夫能仁之道久而益昌者,不亦宜乎
无令遗民、曼颖、裴、梁之徒独美于前代矣。
谨令学生持经本一通,并书呈献,幸希周览,少留意焉。
不宣
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