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真宗时政咸平五年十一月 北宋 · 张知白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
臣闻创王业期于无穷者,必政事为基。
是以王业盛者,其政事经久可取远大可法,然后速见治平之运。
窃以古今言事者,鲜不以防边急务,故多举西北二隅攻守之事,以献方略
由是奇兵之谋,纷然竞兴。
五行之中,金为兵;
五事配之,则金为义。
兵之为用,实不可去也。
知言弭兵者,罪莫大焉
戎狄者,亦天地一气耳,其性贪暴恶生好杀,与中国绝异
是以史籍所载,京师为阳,而诸夏为阴,盖取诸内外之义也。
阳主生物阴主杀物,故知四夷扰边,不足异也,在制之有道尔。
和乐为阳,愁苦为阴,王者必先内和人心而后四夷,此崇阳抑阴之义也。
臣伏见去大雪今夏暴雨,稽《洪范》之书,则系乎咎恶之文。
伏惟陛下自即大位日谨一日,而复温厚恭肃祗畏勤俭讨论方策,思广治道
圣德无缺,则咎恶何从而起,岂非政令间有不便天时者乎?
今夫者,发生之月也,可生不可杀也。
国家岁春夏将交之时,禁止采捕,是仁及鸟兽
今建寅之月,三元之始,孟夏乃是正阳之月。
况《正律》所载,有「秋分已前不决死罪」之制,《月令》当,则曰「无肆掠」,不可以阴政犯阳,又曰「宜行仁而不可以举义事」。
则曰「挺重囚,出轻系」,并无决死之文。
唐朝悉依此制。
若罪在十恶,尤为巨蠹者,则决不待时
自唐氏失驭政事多隳。
今《刑统》内唯存「晋天福七年敕:立春立夏两日不决死罪」,盖以天福之间,方为战国天下生灵犯罪戾、抵淫刑不可胜纪杀戮之刑,仅无虚日,故不可避春夏盛德之月,止取其两日以代两季。
今天下每岁所决,大辟至鲜。
一岁之中,凡有二十四气,每气各主十五日
以为天下列郡,每岁所决死罪,虽不可禁,春夏两季,亦可以于立春立夏气至之时,各禁十五日,以应一孟之节,全发生之阳气
若罪在十恶决不待时者,亦可改斩为绞,以免流血之刑。
自馀杂犯死罪者,若有已断具狱可取半月外行决。
边防屯兵之地,以军法从事者,不在此限。
又按《礼经》:季夏中气之后十五日不可以土功,为土将用事,气欲静也
请诏天下岁起季夏中气立秋节半月内,非边陲防警,捍敌浚城,及修治堤防,以禦水害,馀并不得起创土功
整葺隳颓者,不在此限。
臣又闻《周礼六官,其一曰秋官主刑
又《月令孟秋中气之后,则命有司缮囹圄,具桎梏,断薄刑,决小罪
秋分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留有罪无或枉桡
此并顺上天,行肃杀之令也。
命使决狱,多不拘此时,或在三春,或当九夏,虽勤恤庶狱,虑有滞留其如未顺四时之令也。
欲望自今盛夏仍旧降诏恤刑外,每岁自孟秋中气之后秋分前,遴选周行分道决狱
如此,则顺天行刑
而又四方风谣,因之得以知;
列郡纲条,因之得以振。
一岁之中,必顺令决狱与其行之于别季,不若行之于此时
又闻先王垂训重德教而轻刑罚所以见王道盛也。
法令之文,大为时所推尚,自中外刑法而进者甚众,虽有循良之吏,亦改节而务刑名也。
然则刑法治世之具,而不可独任,必参之以德教然后可以善治矣。
德教之大,莫若孝悌,若舍此而欲使民从化,是犹释舟楫求济无疆涯之津也。
故宜旌劝孝悌,以厚风俗
臣伏朝廷明有诏命优恤孤穷无告之民,令异其姓名,别为一簿,每遇有科徭赋歛,则令去重就轻,蠲劳为逸,斯则苏疲羸一术也。
其如官吏鲜能奉行成制,乡县之内,因而别致惨舒
若令佐尽得其人,则孤穷无告之民,皆得上簿
不得其人,则委之人吏,责自乡胥徇私任情移易贫富,嗷嗷之民谁敢一言伸诉必至委弃沟壑
是故将欲礼义,先在舒民心
将欲民心,先在均贫富;
将欲均贫富,先在正簿书
养民之道,郡疏而县亲,故知百姓之长,不可不采择
列郡之牧,数至少,而睿鉴可以周知
宰序之任,官至卑,而朝廷难以遍察。
亲民之官,廉而不明者,则失于驭下
明而不廉者,则伤于徇私
必待廉明兼备中和在躬者,然后可用。
是故备其位者则多,中乎选者弥少。
邦国至大也,庶官至众也,有人而致诸散地未可知也;
当其位而不使尽其心,亦未可知也。
是以夙夜为国思求人之术,宜选历周行、经公举者而用之,使先莅大邑,试其政事期年之间,较其成绩
茍能正其簿书,均其户籍,而孤穷民得庇为上,然后酬之以不次之恩。
臣又闻圣人居守文之运者,将清化源,在乎儒术
古之学者,其书简有限,其道精而有益
今之学者,其书无涯,其道非一
是故弥多,性弥乱。
至于经史子集,其帙殆万。
在于前者,悉谓之古法
在于编者,悉谓之古书
殊不知法有可法不可法也,书有可传不可传也,若尽使知之,则可谓劳而少功,博而寡要,当年不能究其学,累世不能穷其业。
进士之科,大为时所进用,其选也殊,其待也厚。
进士学者经史子集也;
有司之取者,诗赋策论也。
就试者惧其题之不晓,词之不明唯恐其学之不博,记之不广
是故五常六艺之意,不遑探讨其所泛滥而无著,非徒不得专一,又使害生其中何谓其然
群书之中,真伪相半,乱圣人微言者既多,背大道宗旨非一
若使习而成功得不淳粹之性,荡中正之气?
其为吏也,安能分挈治柄,使教令必行哉!
中庸》曰「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知为儒不可不其所习。
董仲舒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常经古今通谊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无以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仲舒议汉之失,引《春秋》大一统之说,言诸侯统于天子不得自专,亦犹百家之说,不得圣教并进,惧乎乱皇王大道也。
今之世望汉之世,其章句之学弥,而异端之书又滋多乎数倍矣,安可不定其成制哉!
况夫儒者之术,不以广记隐奥博学不以善攻奇巧能文
若使明行政令大立程式,每至命题考试不必使出于典籍,外参以正史
至于诸子之书,必须辅于经、合于道者取之,过此并斥而不用
然后策论,后诗赋责治道之大体,舍声病小疵
如是,则使夫进士之流,知其所习之书简有限,知其所学之文而有要。
不施禁防,而非圣人之书自委弃于世矣;
不加赏典,而化成之文自兴行于世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