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冯氏家集前序992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小畜集》卷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仲尼以《三百篇》为六经之首,以其本于人情基于王化故也。
然而删其义,次其章,系乎《国风》、《雅》、《颂而已不显乎人之氏族也。
卜商作序,篇之首始或著焉。
若《鸱鸮》之什,直云「周公救乱也。
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作诗以遗之」。
《荡》之什又云「召穆公伤周室大坏」;
云汉》之什亦云「仍叔美宣王」之类是也
其馀或称国人怨而作是诗也,或称大夫刺某王某公也,故诗人名氏阙者多矣。
逮乎《离骚》则自云:「帝高阳苗裔朕皇考曰伯庸」。
后之人故知其屈平也。
且夫删诗圣人序诗子夏采诗无古官,则作诗得不家集自见乎?
盖存其诗,人可知矣;
察其人,国可知矣。
诗之集也,岂徒然哉,亦《国风》、《雅》、《颂》之遗制耳。
《冯氏家集》者,故江南常州观察使始平冯公之诗也。
公讳谧,字某其先彭城人也。
唐末避地徙家寿春
李氏之建大号也,公之长兄某实为国相,公亦以文章器业历践清显典掌诰命出入台阁十数年。
然以气直道孤,尝被放弃
进退以道,识者是之。
周显德中,将淮甸,公以起部贰卿东都副留守
王师之傅维扬也,公督励士卒坚守不下,竟以援兵不接城陷而来
世宗一代真主素闻公名,见而奇之,曰:「忠于所事名节之士也」。
擢拜太府卿,留阙下三载
朝请之暇,与中朝卿大夫诗酒自乐,篇咏间发,传于人口,今首台李仆射方掌内制,与公卜邻投分颇厚,故集中有《赠李学士》诗云:「邻居十步交分三年」。
既而江南割地内附愿比藩臣世宗许之,因授公尚书刑部侍郎,且令持节归国
南辕之日,揆相赋诗一首,书罗巾以赠之,公答云:「罗巾逸翰送我夷门
保惜安怀袖,流传子孙」。
其与时贤相知如此
公既归故园慨然挂冠之意。
李氏待之益厚,不得已复授中书侍郎,历吏部尚书,遂有毗陵之拜,实以某年某月日终于位。
太祖吴之岁,金陵罹于兵火士流书史煨烬矣,隶公府者,仅有存焉。
初,公尝以所业文集献于本国,至是亦入贡矣。
俄而公之诸子归于朝廷首台犹为翰林承旨,见公之子弟,怃然有故人之念,且徵其家集焉。
对以兵戈之中,丧失殆尽
相国叹息久之,且曰:「上尝以江表图籍赐于近臣,某获先君子一编凡百馀章,常耽味之。
混同已来,俟得全集,今尽亡矣,子孙何观焉」?
遂出而付之,因得传写昆仲间。
公之季子太子中允伉,字仲咸,某之同年生也。
去岁西掖左官来商于,仲咸方佐是郡。
一日,携《家集》相示,且具道始末焉。
再拜而受之,三复而阅之,见其词丽而不冶,气直而不讦,意远而不䛏,有讽谕有感伤,有闲适,落落焉,铿铿焉,真一家之作也。
惜乎公之文不可得而见矣,公之诗幸可得而传矣,公之志从可得而知矣。
匪独藏于家,亦将行于世。
后之人有如吴季札者,《国风》可辨也,有如韩宣子者,周礼可见也,岂徒录遗文、彰馀庆而已哉!
翟公曰:「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李相之谓乎!
太史曰「不在其身,在其子孙」者,冯氏之谓乎!
乎哉
公之长子僎,今泰州海陵次子侃,国子博士,并文学策名江左
次子仪,岳州推官
次子价,渝州从事
仲咸,皆登御前进士第。
夫诸弟、诸孙箕裘,服名教诜诜济济驰骤于好文之代,庸讵测其涯岸乎?
如是,则公之负伟才,遇多难,入为王官终于陪臣,位虽至而道不行矣,天其或者贻于后嗣而行于圣朝邪?
君子是以知冯氏有后于宋矣。
某辱同年之顾,览文人之作,敢序梗概少扬休美,庶垂于不朽焉。
先是,公之孙玄度自序先集,附于篇末,故某之所述,特曰前序云。
时淳化三年正月五日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